诗词大全

《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

闻君庭竹咏,幽意岁寒多。
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奈何。

作者介绍

张纮(151—211年),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孙策平定江东时亲自登门邀请,张纮遂出仕为官。后来,张纮被派遣至许都,任命侍御史。但孙权继位时张纮又返回了东吴,任长史之职。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张纮的生平

早年经历
  张纮年轻时游学京都,曾曾跟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后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辟他为掾,他都拒绝应召,避乱来到江东。孙策创建基业时,张纮便投靠了孙策。孙策上表任他为正议校尉,后跟随孙策征伐丹杨。孙策亲临战斗前线,张纮劝谏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依托于他,不可轻率行动,亲身与区区小寇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受吓。”

文理意正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派遣张纮奉献奏章到许昌,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如果攻而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而丢弃往日盟好,不如借此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共施经略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在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
  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临终嘱咐
  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临死前,他授意儿子张靖给孙权留下书笺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至于他们的治理,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权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情欲,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张纮卒年六十。孙权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张纮著有诗赋铭诔十多篇。

作品评述

诗词:《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

中文译文:
闻闻君庭中的丛竹咏,幽意在岁寒之中流露。
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如何面对。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闻吕御史庭院中的丛竹,感受到了其中的幽意,并因此而感叹,思索优秀工匠在面对如此美景时会有怎样的无奈与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自己对吕御史庭院中竹林的赞美与苦思为题材,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与关注。

首两句“闻闻君庭中的丛竹咏,幽意在岁寒之中流露”描绘了诗人听到吕御史庭院中竹林的声音,深感其中幽意难以述说。通过描绘竹林在岁寒中依然有生机、有幽香,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如何面对”,表达了诗人对工匠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对竹林的感受,反思了工匠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无奈与担忧,表达了对他们境遇的关切。

整首诗意蕴含深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人对工匠阶层的关注和留意。

  • 《严河南》

    赤令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发攒。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终朝衡门下,忍志将筑弹。君从西省郎,正有东洛观。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多端落杯酒,酒中方得欢。隐士多饮酒,此言信难刊。取次令坊沽,举止

  • 《调笑》

    行步步随。郎去苏台云水国。青青满地成轻掷。闻君车马向江南,为传春草遥相忆相忆。顿轻掷。春草佳名惭赠璧。长洲茂苑吴王国。自有芊绵碧色。根生土长铜驼陌。纵欲随君争得。

  • 《玉楼春》

    纶命忽从天上至。便绾兵权辞漕计。汉廷起草旧郎官。蜀部坐筹新将帅。红旆碧幢春色里。娇马嘶风花片坠。送行今日短亭中,恼乱故人须尽醉。

  • 《入峡》

    天秋万象静,云横乱峰起。已下微王山,入峡自兹始。惊湍於此尽,安流澹如砥。两山郁嵯峨,壁立相对峙。上凌空崇外,下插渌净底。层岩碧树滋,洄潭丹叶委。舟行石罅中,江流瓮城里。举头天若带,堕此清瀰瀰。忽惊翕岩大,奔浪喧客耳。鱼陀考方言,岁出鱼万尾。水边菖蒲青,石上

  • 《回文绝句》

    歌阕一尊清昼长,曲池小景晚风凉。波微动处见鱼戏,荷半开时过雨香。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念昔少年日,谬登君子堂。重言何以称,厚德不能忘。玉尘声容在,泉台岁月长。凭谁寄清泪,为我洒松冈。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