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铸剑本无硎,岸石班班尚铁鉎。
天上少年仍狡狯,不须还尔对方平。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七磨剑池》是苏轼(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神仙铸剑本无硎,
岸石班班尚铁鉎。
天上少年仍狡狯,
不须还尔对方平。
诗意:
这首诗词描写了毛君州(毛文锡)的宅邸中的磨剑池。诗人通过对磨剑池的描写,表达了对剑的神奇与精妙的赞叹,并寄托了自己对天上神仙少年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磨剑池的赞美和对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句:“神仙铸剑本无硎”,表达了剑的制作之精妙。"神仙"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他们的技艺超凡,因此铸剑时不需要用到磨剑所需的磨石(硎)。
第二句:“岸石班班尚铁鉎”,描绘了磨剑池的景象。"岸石班班"意味着岸边的石头很多,"铁鉎"指的是磨剑所用的石头,表达了磨剑池中石头的坚硬。
第三句:“天上少年仍狡狯”,诗人将目光转向天上的神仙少年,他们聪明灵活,具有过人之处。这里的"狡狯"一词并非贬义,而是指他们机智聪慧的特点。
第四句:“不须还尔对方平”,表达了对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这句话意味着诗人不需要回报,只希望与神仙少年平等相处。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剑的制作和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和超越凡俗的渴望。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淮烟漠漠夕阳收,楚树昏昏翳客舟。风度钟声来北固,帆将灯影过扬州。云消碧海天无际,波撼金山地欲浮。独恨壮游非昔日,满江风露夜如秋。
当年老子逢佳节。万户华灯连皓月。和气满江城。喧喧队子行。掩关聊共坐。静对沉香火。一笑尽君欢。闲心无两般。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梁。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一饮情易阑,再饮
滥把州麾奉北堂,自惭政术非龚黄。年丰物阜天所赐,容我养拙山水乡。今朝瑞气俄融结,散作飞花应时节。万家疫疠一扫除,尽道年时无此雪。幕中佳士欣得公,笔端能与造化通。乃知冰柱有家法,寡和未饶歌郢中。一望琼瑶迷四境,我复白头临绝顶。要须相与作春温,共向尊前拼酩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