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花乱开,青溪曲曲水如苔。
琴高一去无踪迹,枉是渔人尚见猜。
王珪(一○一九~一○八五),字禹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侍读学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拜参知政事。九我,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哲宗即位,封岐国公,卒于位。謚文恭。珪仕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以文章致位通显。有集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武英殿聚珍版印时,删编爲四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八叶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王珪诗,以武英殿聚珍版《华阳集》(其中诗六卷)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和梅公仪琴高鱼同圣俞》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江南的三月,花朵盛开繁茂,青溪蜿蜒曲折,水面上长满了苔藓。高洁的琴音一旦离去,不再留下任何踪迹,就连渔人也猜测不出它的去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三月的美景,花朵盛开,水流弯曲,景色宜人。作者以琴为象征,表达了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是一种遗憾和空虚的感觉。琴音高远而纯净,离去后却无法追溯,连渔人也无法揣测其去向,使人感叹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存在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江南春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南的花开水流,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环境氛围。作者以琴为象征,将琴音与美景相互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流逝之美的感慨。
诗中的"琴高一去无踪迹"一句,通过琴音的离去来突出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不可捕捉的特性。诗人把琴音与渔人的猜测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给人一种深思和回味的空灵之感。
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景物的写实描写和抽象意象的交织,展示了王珪独特的艺术风格。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叹,通过琴音的消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短暂而珍贵的思考和体验。
伊昔升平事,中州见最先。洛花凝晓月,巩树霭寒烟。相业归貂宠,胡尘溺汉天。几多垂白叟,涕泪日潸然。
冲寒到郡待花开,花未开时却遣回。敢意三年容我隐,只如千里访君来。二崤毂击何为者,五老云霾安在哉。更约劖诗猿虎谷,它年重过扫莓苔。
日暮杨花飞乱雪。宝镜慵拈,强整双鸳结。烧罢夜香愁万叠。穿暗避阶前月。凤尾罗衾寒尚怯,却悔当时,容易成分别。闷对枕鸾谁共说。柔情一点蔷薇血。
白发萧萧老空谷,人叹厄穷心自足。东郊晓射堕锦雉,北崦春耕叱黄犊。区区世事何足论,未死断知常闭门。关河好在万里路,理乱不至三家村。夜分灯暗月入户,赋诗肯道儒冠误。饥鹰劲翮高有声,横截陂湖正南去。
斜斜瘦影两三枝,只许寒窗人自知。犹恨嫦娥收不尽,却归羌管曲中吹。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五车书,千石饮,百遍才。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