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判府司徒侍中喜雪》

朔雪飞花趁岁阴,喜看不觉酒杯深。
应时自合苍生望,泽物真同上相心。
未怕春风融粉水,恍疑江国见梅林。
西山一夜千层白,那复能留寸碧岑。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判府司徒侍中喜雪》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北国初雪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雪的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北国初雪纷飞花,不知不觉酒杯深。
正逢时节人们盼望,恩泽滋润万物心。
不怕春风融化雪,仿佛见到江国梅林。
一夜之间,西山披雪千重,可留下一丝碧色的山巅。

诗意:
这首诗以北国初雪为背景,描绘了雪花纷飞的美景。诗人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雪的喜爱之情。他认为雪是大自然的恩赐,滋润着万物的心灵。尽管春风会融化雪花,但诗人仿佛看到了江国梅林的美景。最后,诗人描述了一夜之间西山被雪覆盖的壮丽景象,留下了一丝碧色的山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国初雪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雪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雪花纷飞的赞美,并将自己融入到这美丽的自然景观中。他认为雪是一种宝贵的天赐之物,能够滋润大地、滋养万物。诗人的喜好和情感与大自然相互融合,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在诗人的笔下,雪花飘飘,给人以纷乱而美丽的感觉。诗中的北国初雪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西山披雪的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辽阔,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雪的纯净和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在简洁明了的语言中,传递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对大自然的思考和共鸣。

  •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

    春信梅边动,雷声枕上惊。忽看窗纸白,顿觉竹声清。江海空余梦,壶觞起自倾。朝来倚楼处,玉树满湘城。

  •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月影云光学镀金,好风不肯碎花阴。人言春色醲於酒,不醉衰容只醉心。

  • 《回京口》

    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 《登润州城》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 《鹧鸪天 寄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氐州第一》

    杨柳楼深,推梦乍起,前山一片愁雨。嫩绿成云,飞红欲雪,天亦留春不住。借问东风,甚飘泊、天涯何许。可惜风流,三生杜枚,少年张绪。陌上差差携手去。怕行到、歌台旧处。落日啼鹃,断烟荒草,吟不成谁语。听西河、人唱罢,何堪把、江南重赋。敲碎琼壶,又前村、数声钟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