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裴仪同秋日诗》

萧条依白社。
寂寞似东皋。
学异南宫敬。
贫同北郭骚。
蒙吏观秋水。
莱妻纺落毛。
旅人嗟岁暮。
田家厌作劳。
霜天林木燥。
秋气风云高。
栖遑终不定。
方欲涕沾袍。

作品评述

《和裴仪同秋日诗》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萧条依白社。
寂寞似东皋。
学异南宫敬。
贫同北郭骚。
蒙吏观秋水。
莱妻纺落毛。
旅人嗟岁暮。
田家厌作劳。
霜天林木燥。
秋气风云高。
栖遑终不定。
方欲涕沾袍。

译文:
凄凉依白社。
寂寞如东皋。
学问高超南宫敬。
贫穷同样北郭骚。
蒙受吏员赏识,观赏秋水。
家中妻子纺织的麻被已经破旧。
旅人叹息岁月渐暮。
农家厌倦辛劳。
霜天下,林木干燥。
秋气中飘荡着高耸的云。
无法安定,只能鸟宿汉宫。
悲伤之情即将洒湿我的袍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凄凉和孤寂之感,以及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忧思。诗中的景物和情感共同构成了一幅寂寞而萧索的画面。

诗人通过寥寥数语,将自己的处境与东皋、南宫、北郭等地相对照。东皋和南宫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而北郭则代表着贫困和低微。诗人自称贫穷,与北郭骚人相类比,表达了自己身世的卑微与困顿。

诗中还出现了蒙吏、莱妻、旅人和田家等形象,这些形象都体现了不同人群的苦难和辛劳。蒙吏观秋水,显示了诗人受到官府赏识,但依然难以解脱困境。莱妻纺落毛,描绘了贫困家庭的困顿和艰辛。旅人嗟岁暮,表达了旅人在岁月流转中的惆怅和感慨。田家厌作劳,反映了农民对重复劳作的厌倦和疲惫。

最后几句诗表现出了秋天的干燥和高远的气象,以及诗人内心的不安和郁闷。他感到无法安定栖息,只能漂泊流离,内心充满悲伤和忧愁。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和无尽的愁苦。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示了南北朝时期普通人的困惑和痛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冬夕》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 《捣练子》

    红粉里,绛金裳。一卮仙酒艳晨妆。醉温柔,别有乡。清暑殿,藕风凉。鸡头擘破误君王。泣梨花,春梦长。

  • 《红梅 其八》

    洞天窅窅无人到,白日丹光出树林。仙子竟忘食玉法,笑迎春色绿云阴。

  • 《题刘氏所藏展子虔感应观音二首》

    人间犹有展生笔,佛事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

  • 《春日杂兴》

    更事多来见物情,世间常恨太忙生。花开款款宁为晚,日出迟迟却是晴。

  • 《万松亭(并叙)》

    麻城县令张毅,植万松于道周以芘行者,且以名其亭。去未十年,而松之存者十不及三四。伤来者之不嗣其意也,故作是诗。十年栽种百年规,好德无人助我仪。(古语云:一年之计,树之以谷;十年之计,树之以木;百年之计,树之以德。)县令若同仓庾氏,亭松应长子孙枝。天公不救斧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