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有余力,驱万白{鲵鱼换虫}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谷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和葺芷雪韵》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信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描绘各种景物和事物的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夸父逐日有余力,驱万白{鲵鱼换虫}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谷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自信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的各种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
赏析:
诗词以夸父逐日的传说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夸父逐日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故事,显示出作者强烈的进取心和对追求卓越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驱赶白鲵鱼来换取织成飞练,展示了他对技艺的掌握和创造力的表达。白鲵鱼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而飞练则象征着独特的艺术创作。
作者继续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景象,比喻自己的才华照亮整个天空,使夜晚变得明亮。这种场景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宏大气象。
诗中还出现了竹子和梅花,竹子高耸入云,象征着作者的追求高远,而梅花则展示了作者对微小之物的敏锐观察力。这些景物的描绘凸显了作者的审美眼光和对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出现了坡翁的形象,他笑着效仿六朝文人的风格,展示了作者对前人文学成就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词的结尾以蜉蝣和鱼的形象作为衬托,描绘了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的感悟。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词的艺术风格流畅自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云蔽天,雪欺树。山径之蹊断来去,飞花扑面朔风吼。儿把牛索藏袖,拥鼻冲过缩其脰。茅芦咫尺且忍寒,儿归附火牛系栏。
泽国来游岂厌重,羁孤怀感自无穷。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莲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谁怜未得青云志,琴剑年年西复东。
夜雨平阶滴,寒灯照幔孤。未生灵运草,先据惠施梧。千里徒伤目,三年欲变儒。回肠啼络纬,远恨送襜褕。怨曲传繁瑟,悲歌缺唾壶。此中如借问,掩鼻愿操觚。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边城灯火净胡笳,擐甲谁堪问室家。南北汛头重夹寨,东西河口对浮槎。霜凋木叶清威远,日压扶桑映觉华。却羡庭松饶古意,虬枝不下暮栖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