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芳日上帘钩,荷气蒸人醉不收。
藕欲作舟花作屋,更和风露管清秋。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荷气》是宋代释宝昙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荷花的盛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下面我将为您提供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池芳日上帘钩,
荷气蒸人醉不收。
藕欲作舟花作屋,
更和风露管清秋。
诗意:
这首诗以一池荷花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夏日花开的美好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荷花的芬芳和清新的气息。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的思考,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赏析:
《荷气》以娴熟的笔触描绘了一池盛开的荷花,给人以美好的视听感受。诗中的“芳日”形容着阳光明媚的夏日,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灿烂。而“上帘钩”则意味着荷花的美丽已经超越了窗帘的遮挡,使人们无法抗拒其吸引力。
诗中的“荷气蒸人醉不收”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荷花芬芳的香气四溢,令人沉醉其中,无法割舍。这种香气如此浓郁,仿佛蒸腾而上,飘散在空气中,使人陶醉其中。
接下来的两句“藕欲作舟花作屋,更和风露管清秋”,则展现了荷花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藕是荷花的根茎,诗中将藕与舟相提并论,意味着荷花的生长状态如同漂浮在水上的船只。而荷花的花瓣又如同屋顶的瓦片,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最后一句“更和风露管清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景物的托物寓意。风和露是秋天的象征,通过荷花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综合来看,这首诗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美好景象。同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诗词《荷气》赋予了荷花以生命与灵性,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前山拥翠微。
高低庭树晚风吹,脱叶应难恋旧枝。莫向秋深怨零落,春深还有绿阴时。
塞门关外日光微,角怨单于雁驻飞。冲水路从冰解断,逾城人到月明归。燕山腊雪销金甲,秦苑秋风脆锦衣。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
触事老来情绪懒,西湖债未曾还。试呼小艇访孤山。昔年鸥鹤侣,总笑鬓斓斑。仙去坡翁山耐久,烟霏空翠凭阑。日斜尚觉酒肠宽。水云天共色,欸乃一声间。
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憔悴风姿今钓叟,痴心犹望故人书。
敕勒金隤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