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丹跗炫素光,东园先见一枝芳。
凌晨霜点铅胡粉,满槛风飘水麝香。
味入和羹来傅野,声随边角动渔阳。
山亭最好通宵赏,微雪相辉映月廊。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签判郡圃早梅》是苏颂所写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中,苏颂描绘了清晨的早梅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愉悦。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早梅的美丽。绿萼和红色的花瓣相映成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景象早早地出现在东园,给人以惊喜。凌晨的霜点覆盖在梅花上,仿佛滑腻的铅胡粉,而风吹过时,梅花散发出清香,如同水麝香飘荡在空中。
诗中还描绘了人们品味和欣赏梅花的情景。这里提到了味入和羹来傅野,意味着将梅花的香气融入美食中,使人们在品尝食物时也能感受到梅花的芬芳。声随边角动渔阳,暗示了梅花的香气随着角落的活动传播开来,使整个渔阳地区都沉浸在梅花的美丽中。
最后,诗人提到了山亭。山亭作为一个理想的观赏地点,在夜晚的微雪中更加美丽。微雪的光辉映照着山亭,使整个月廊都闪烁着微光。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描写方式和细腻的表达,展示了早梅的美丽和纯净,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的愉悦。通过描绘梅花的香气、光芒和飘落的雪花,诗人创造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境界。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攀树玄猿呼郡吏,傍谿白鸟应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铜井炎炉
天为燕丹畜赵高,风鸣易水止荆轲。不令刘季身秦怨,却速吴陈此水过。秦王环柱刘光急,尺八匕首手死执。伊独徙木信市人,殿下钤奴嬴得立。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儿女心头尽,田园意上除。金银财宝与妻孥。物物般般,屏弃恰如无。却著人情事,堪嗟性蠢愚。不如一拨守清虚。无作无为,便是好功夫。
罗家隔香积,天国近花坪。何日同搜览,题诗索载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