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人食橘》

洞庭一夜落清霜,枝上新苞叶底黄。
摘去金沙抟作颗,剖来玉露结成囊。
岭头梅小酸无味,渭北梨粗冷欠香。
合荐甘馨调鼎实,未宜登俎奉君尝。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人食橘》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以描写食用橘子为主题,通过对橘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洞庭湖畔一夜间降下了清霜,橘树上的新芽已经变黄。诗人采摘下一颗颗金黄的橘子,将其剖开,里面结满了晶莹的露水。然后诗人比较了岭头的梅子和渭北的梨子,梅子虽小,但酸味却不可口;梨子虽大,却缺乏芬芳。最后,诗人表示这些美味的橘子还不适合供奉给君主品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通过对橘子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敏感和对美食的追求。诗人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将橘子与梅子、梨子进行对比,以突出橘子的美味和独特性。橘子被描绘成金黄色的果实,外表如金沙,内部如玉露,给人以清新、甜美的感觉。而梅子和梨子则被形容为酸无味和冷欠香,与橘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表达出对这些美味橘子的珍惜之情,认为它们还不适合供奉给君主,这显示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君主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橘子的美味和珍贵,通过对比和抒发情感的方式,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感性情感,又表达出对美食的追求和对尊贵的态度,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 《刘子高赠王明善依韵以和》

    匡庐之山瀑布泉,老子结社来何年。林间经罢常随鹿,云外樵归或遇仙。坐石有时巾挂树,焚香终日袖携烟。市南别有秋江水,种得花开总是莲。

  • 《和张少卿丈再到洛阳》

    当年曾任青春客,今日重来白雪翁。今日当年已一世,几多兴替在其中。

  •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诸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 《诉衷情》

    初开江月透双林。隐映素波深。风恬湛然莹净,清夜好知音。白醪酒,自然斟。信时吟。无萦无系,豁畅开怀,一任浮沉。

  •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 《临江仙(杜安人生日)》

    九十秋光三十八,新居初度称觞。青衫彩服列郎娘。孙枝无处著,犹欠两东床。尽是当年亲手种,如今满院芬芳。只凭方寸答苍苍。个中无尽藏,谁弱又谁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