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湔拂自苏黄,想见当年喜色香。
草木无情遇真赏,岂知千载有馀芳。
胡仔(1110~1170) ,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
著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60卷。三十二年,复任福建转运用司干办公事。3年任满,归隐苕溪, 续成《苕溪渔隐丛话》后集40卷,合前集为一百卷。清代收入《四库全书》,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这部古典诗论著作重印出版。另著有《孔子编年》5卷。
《苕溪渔隐丛话》可视为一部简明而形象的北宋诗歌发展史。它重视大家,尤其是北宋四大家;推尊苏黄等元祐诗人;重视创作的时代氛围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对宋诗的巨大影响。《丛话》在诗史观上“宗唐祧宋”,既肯定宋诗的历史地位,又对其创作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丛话》突破前人以“品”分类的体例。以“大家、名家”为纲编纂、既能真实地反映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给诗人以准确的历史定位。《丛话》别裁真伪的考辨和论评,对后代的诗话影响深远。
胡仔(1110~1170) ,字元任,胡舜陟次子。绩溪(今属安徽)人。宣和(1119~1126)年间寓居泗上,以父荫补将仕郎,授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升从仕郎。绍兴六年(1136),随父任去广西。为广 西经略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转文林郎、承直郎,就差广西提刑司干办事。居岭外7年。十三年,其父遭秦桧陷害,遂隐居浙江湖州之苕溪,“日以渔钓自适”,自号苕溪渔隐。
《和人咏蜡梅绝句因纪其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胡仔。这首诗词的内容是描述蜡梅花的美丽和持久的香气。
中文译文:
新诗湔拂自苏黄,
想见当年喜色香。
草木无情遇真赏,
岂知千载有馀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蜡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蜡梅的美丽和持久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喜爱和赞美。
首句"新诗湔拂自苏黄"意味着这首新写的诗词洗净了苏黄(古代文人用来涂在墨迹上以防伪的黄色草汁),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诗词的珍视和自豪。
第二句"想见当年喜色香"描述了作者回忆起过去,想象着当年蜡梅盛开时的喜悦、鲜艳和芬芳的香气,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第三句"草木无情遇真赏"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赞叹。蜡梅花在冬季盛开,独自开放于寒冷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展示出自己的美丽。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蜡梅花的敬佩和钦佩,认为蜡梅花的美丽是真实而独特的。
最后一句"岂知千载有馀芳"表达了作者对蜡梅花的持久香气的称颂。即使经过千年流传,蜡梅花的香气依然残留,显示出其独特的品质和价值。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蜡梅花的美丽和持久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真实美的追求和敬仰。
自挽狂澜制百川,致君何日不尧年。由来八座尚书贵,盛事骎骎海内传。
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
春日山居好,柴门爱客过。连朝恣泥饮,随意有山歌。句小从人学,才衰觉气和。情怀依分足,好景不须多。
经旬把擘言犹在,昨日题诗墨尚新。清晓访君呼不起,寝门一恸泪沾巾。
平日君多暇,如今我亦闲。人归真得地,吏隐胜居山。烟浪一千顷,茅檐三四间。天寒倚修竹,空翠湿欹鬟。
昔我走东海,遥望殊庭曲。独木盘九龙,欲以铁纲漉。纷纷下百怪,牙甲争踏蹴。珊瑚泣沈沈,怅望不昔录。终然出用大,坐阅年代速。寄谢寥阳天,龙宫书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