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阴回抱柳阴敷,石色青青润不枯。
暂到已经风力劲,更清须待月轮孤。
波涵天影迷高下,云覆山光变有无。
暑退疾清人意健,纵吟狂醉是良图。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三兄游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泊景色,以及与三位兄弟一同游玩的场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竹阴回抱柳阴敷,
石色青青润不枯。
暂到已经风力劲,
更清须待月轮孤。
波涵天影迷高下,
云覆山光变有无。
暑退疾清人意健,
纵吟狂醉是良图。
译文:
竹林的阴影环绕着柳树的阴影,石头的颜色青青润泽而不枯。虽然我们已经到了,但风势已经很强,更清凉的景色需要等待孤独的月亮升起。波浪中蕴含着天空的倒影,使人迷失在高低之间,云彩覆盖着山峦的光影,使其有时有、有时无。炎热的夏天已经消退,清凉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尽情吟咏或狂饮,都是美好的图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韩维与三位兄弟一同游湖的经历为主题,通过描绘湖泊的景色和自然元素,展现了清凉宜人的环境,以及夏日消退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在诗的开头,竹林与柳树的阴影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片凉爽的氛围。石头的颜色青翠润泽,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以及韩维与兄弟们在其中的愉快时光。
接下来,诗中提到风势的增强,暗示着夏日即将过去。为了更好地欣赏湖泊的美景,需要等待孤独的月亮升起。这种等待带来的静谧和期盼,增加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在描绘湖泊的波浪时,诗人以倒影迷离的方式表达了高低起伏的景象,同时山峦的光影也被云彩所遮掩,使得景色时隐时现,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夏天的消退以及凉爽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而清爽,可以尽情吟咏或放纵自己的狂欢。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环境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与兄弟们共同游湖的愉悦时光,同时也传达了对夏日的告别和对清凉的向往之情。
饭满七缀钵,香凝百衲窗。雨声酣晓枕,灯烬落秋釭。疾竖元知遯,天魔亦已降。超然对儿子,未媿鹿门庞。
名花韵在年晴初,雨沁胭脂脸更敷。蒲驿莫妨娱刺史,锦坊岂不胜中书。时无艳曲临轩纵,公莫巍坛韫匮沽。春老绿阴春子近,东风来往一吹嘘。
文章千古一毫端,妙处工夫到底难。春色无边知造化,海风不断识婆澜。看君健笔凌霄汉,照我清窗醒肺肝。宝剑莫忧人未识,光荒须动斗牛寒。
寮额高悬太守书,方盘炯炯连三珠。唐贤正笔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是寮今虽茅草新,元是东邻寒士居。士贫更在玉川上,三间破尽四壁无。我借得这稍营葺,洒扫共费十日馀。竹窗挂处青山入,水色坐照发与肤。焚香下帘百念静,虽未得道道不殊。假道为名亦道者,窃复慕道名岂虚。
高人心虚万物宗,家世常以仕易农。买山本爱坡上竹,手种已偃岩前松。瀑泉三伏凛冰雪,谷声火里酣笙镛。了知自是一丘壑,不与金精为附庸。
老子堂前花万树,先生曾见几回春。夜煎白石平明吃,不拟教人哭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