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沈守持要观潮阁留题》

毕生欲赋观潮阁,立尽斜阳倦复还。
一日江山蒙笔力,百年名字满人寰。
郡从晋宋风流后,诗到苏黄伯仲间。
向去摩挲看石刻,谁知功在十年闲。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和沈守持要观潮阁留题》
作者:陈傅良
朝代:宋代

译文:
我毕生渴望着要赋诗在观潮阁上,
站立着迎来斜阳的疲倦,又归还。
一天的江山尽展现在我笔下的力量中,
百年的名字遍布人间。

自晋宋风流之后,这个地方受到了郡县的赞誉,
诗篇传遍了苏黄伯仲之间。
过去我常常抚摩着石刻,凝视它们,
谁曾知道这些功绩沉淀于十年的闲暇之中。

诗意与赏析:
《和沈守持要观潮阁留题》是宋代文人陈傅良的一首诗,他描述了自己毕生渴望能够在观潮阁上写诗的心愿。诗中描绘了斜阳倦意和归还的情景,以及他在观潮阁上的创作经历。他以自己的笔力将一天的江山展现于纸上,使观潮阁的名字流传百世,成为人们的共同记忆。

诗中提到了晋宋时期,说明观潮阁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得到了郡县的赞誉。此外,诗人还提到了苏黄伯仲,指的是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宋代文学家。他们的诗篇使观潮阁的名字流传开来,成为文人雅士们的共同寄托。

最后,诗人回忆起过去常常抚摩着观潮阁的石刻,凝视着它们。这些行为似乎是他在寻找灵感和滋养自己的创作,而在十年的闲暇之中,他才渐渐领悟到这些功绩的真正含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观潮阁的留恋和创作经历,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沉思。诗人通过观潮阁和自己的创作经历,展现了他对江山和名字的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寥寥数语,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使人产生共鸣。

  • 《宴胡楚真禁所》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 《小重山》

    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

  • 《东风第一枝》

    溪侧风回,前村雾散,寒梅一枝初绽。雪艳凝酥,冰肌莹玉,嫩条细软。歌台舞榭,似万斛、珠玑飘散。异众芳,独占东风,第一点装琼苑。青萼点、绛唇疏影,潇洒喷、紫檀龙麝。也知青女娇羞,寿阳懒匀粉面。江梅腊尽,武陵人、应知春晚。最苦是,皎月临风,画楼一声羌管。

  • 《岁暮旅怀》

    天涯留滞岁将除,短发萧条叹客居。枫叶共飞游子梦,梅花不见故人书。云浮关树千山尽,夕照江烽万里余。回首旗亭心更远,每看征马一踟蹰。

  • 《木兰花慢(和赵莲澳金陵怀古)》

    翠微亭上醉,搔短发、舞缤纷。问六朝五姓,王姬帝胄,今有谁存。何似乌衣故垒,尚年年,生长儿孙,今古兴亡无据,好将往史俱焚。招魂。何处觅东山,筝泪落清樽。怅石城暗浪,秦淮旧月,东去西奔。休说清谈误国,有清谈,还有斯文。遥睇新亭一笑,漫漫天际江痕。

  • 《道从上人》

    惟道是从,惟心是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梦幻了了,来去匆匆。水中之月,树上之风。作如是观,无塞不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