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此分斗姿,用舍在所激。
翻跳巧相中,一败躯命掷。
晨鸡鸣不渝,霜隼时乃击。
既无一二效,岂不愧肉食。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圣俞斗山鹊》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禀此分斗姿,用舍在所激。
翻跳巧相中,一败躯命掷。
晨鸡鸣不渝,霜隼时乃击。
既无一二效,岂不愧肉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圣俞与山鹊之间的斗鹊比赛。诗人以斗鹊比喻人生竞争,表达了对勇气、才干和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斗鹊的表演和结果,探讨了人们在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尽人意的境遇。
赏析:
诗词开篇以“禀此分斗姿,用舍在所激”来表达诗人对斗鹊比赛的观察,提到了斗鹊之间的技巧和斗志。接着描写了斗鹊翻跳的巧妙,但最终却以一败躯命告终,表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不可预测。
诗中提到晨鸡鸣不渝和霜隼时乃击,这里意味着斗鹊的比赛是在黎明时分进行的。晨鸡鸣不渝代表了时间的稳定和规律,而霜隼时乃击则体现了斗鹊比赛的严峻和紧张。这些描写增强了诗词的戏剧性和紧凑感。
最后两句“既无一二效,岂不愧肉食”,表达了诗人对比赛结果的思考。诗人认为斗鹊之间的努力和技巧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种结局使人感到惋惜和无奈。最后一句“岂不愧肉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的反思,提醒人们在竞争中要有更大的努力和智慧,否则不配享受食物的美味。
《和圣俞斗山鹊》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斗鹊比赛,以鸟类之间的竞争来抒发人生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斗鹊比赛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竞争的思考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兵尘漠漠暗穷山,零落难寻堕水丸。见说陈玄老居士,独留何逊旧诗坛。快刀肯截乌龙角,破砚犹存紫马肝。一笑磨人磨未了,晓窗搔首雪霜寒。
南朝藩阃地,八友旧招寻。事往山光在,春晴草色深。曲池鱼自乐,丛桂鸟频吟。今日中兴运,犹怀翰墨林。
群卉皆舆隶,孤标直圣贤。乾坤清不彻,风月兴无边。生意春常在,贞心晚更坚。骚经虽不载,已改二南篇。
棕篱蕉落贮秋阴,睡足萧然学越吟。懒似嵇康初不锻,闲於陶令更无琴。儿童亦习南朝事,风月应怜北客心。五世图书幸相逐,鬓毛未许雪霜侵。
谭侯才气敌文园,日日银鞍画戟门。奇句入神闻鬼泣,巨觥如海看鲸吞。一官胄监能令死,万里铭旌忍更论。湖上秋来频入梦,凭谁词翰与招魂?
试上层楼高处望,十洲三岛似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