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适意片云过,措大风情老未磨。
斗酒尽时谋妇得,小诗成后唤儿歌。
江湖萍散愁云隔,门巷苔深旧雨多。
高调数来吾已怯,春风花鸟奈愁何。
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元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五十九岁。性至孝,嗜书籍,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诗才不及泰、釴,而博学过之。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南京主事,进兵部职方郎中。西番进狮子,请大臣往迎,容谏止之。迁浙江右参政,所至有绩。后以忤权贵罢归,卒。生平尤喜聚书和藏书,根据其藏书编次有《式斋藏书目录》。祝允明作有《甘泉陆氏藏书目序》,称他才高多识、雅德硕学,购书多异本。钱谦益称他“好学,居官手不释卷,家藏数万卷,皆手自雠勘”。病故后,其子陆伸,字安甫,汇列其书目,并以新得者,再总为经、史、子、集,合为若干卷。著有《世摘录》、《式斋集》、《菽园杂记》十五卷,《四库总目》王鏊称为明朝记事书第一;又有《式斋集》,并行于世。
《和矢庵来韵(二首)》是明代陆容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功名适意片云过,
措大风情老未磨。
斗酒尽时谋妇得,
小诗成后唤儿歌。
江湖萍散愁云隔,
门巷苔深旧雨多。
高调数来吾已怯,
春风花鸟奈愁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人生的思考。诗人感慨功名虽然适意,但如同片云一样匆匆而过,无法长久保持。他指出那些自命不凡的人,虽然看似风情万种,但实际上他们的品性和风采没有经过时间的磨砺,显得浮华而不真实。
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斗酒尽欢的场景,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即谋得了妇人的欢心。然后他将自己的心情转化为小诗,唤起孩子们的快乐歌唱。
接下来,诗人把江湖和自己的心情联系在一起,形容江湖中的朋友散落四方,而愁苦和忧虑像云彩一样隔绝在彼此之间。他所居住的门巷中充满了苔藓的痕迹,下过很多雨的痕迹。
最后,诗人坦言自己已经对高调的诗词写作有些畏惧,不再敢尝试。他表示即使春风和花鸟的美好存在,也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功名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虚荣和浮华的看法。他认为功名只是一时的满足,无法真正带来长久的快乐和满足感。他对那些虚伪、自命不凡的人感到厌恶,认为他们的品性和风采没有经过时间的磨砺,不真实而空洞。
诗人通过斗酒和小诗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后所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然而,诗人在描述江湖和门巷时,展现了孤独和忧愁的一面,以及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最后,诗人坦然面对自己的写作困境,不再敢以高调的方式写诗。他认识到即使外界存在美好的事物,也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整首诗词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通过描绘功名、措大风情、斗酒和儿歌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对于功名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梅坞青黄子,草陂红紫花。双鹅朝戏浦,群鸭暮还家。赤脚挑残笋,苍头摘晚茶。出门逢野老,满意说桑麻。
虽昧平生契,怀贤要可伤。生涯与薪尽,法意共灯长。遗画空观貌,残诗孰补亡。神期通一语,无乃困津梁。
瘴雨蛮烟西复东,海棠岭下占春风。清肌本自同梅洁,晕脸应知是酒红。澹著燕脂春未透,半匀胡粉日初烘。此花不与凡花并,桃李休矜造化工。
碑铭细读识前人,贻后无非旧典刑。宦业传家守清白,儒科继祖播芳馨。絷驹共叹淹场藿,鸣鹿终当歌野芩。千古斯文应不泯,待将辞藻掞天庭。
万里南来日,惟君意最亲。浑如相识旧,殊异白头新。一别遽千古,九衢空万人。道乡虽有子,不使继清尘。
老惯人间岁月催,强扶衰病上崔嵬。生为柱国细事尔,死画云台何有哉!熟计提军出青海,未如唤客倒金罍。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