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补公家只主臣,但思高卧故山云。
宦游耻蠹太仓粟,归去贪羹碧涧芹。
喜得醇醪堪饮客,还惊妙句更超群。
速来共为梅花醉,趁取枝头香正芬。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十五侄韵》是宋代文人吴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和他的侄子十五相韵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痛恨和对自然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补公家只主臣,
但思高卧故山云。
宦游耻蠹太仓粟,
归去贪羹碧涧芹。
喜得醇醪堪饮客,
还惊妙句更超群。
速来共为梅花醉,
趁取枝头香正芬。
诗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作者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无法为国家做出任何有益的贡献,只能做个忠诚的臣子。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时刻思念着高卧在故山之中,与云、山、自然为伍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感到耻辱的是在官场中沾染了污秽之事,而他渴望回归自然,追求清廉自守。他欣喜于得到纯美的酒,可以与朋友共享,但同时也惊叹于自己创作的诗句更加出色。他邀请朋友们快来共同陶醉于梅花之下,趁着梅花散发出的芬芳之际,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作者通过对比,将官场的污浊与自然的纯净进行对立,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返璞归真的渴望。他对官场的厌恶并不是简单的逃避,而是对自我的反思,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用字简练,意境清晰,通过描绘官场和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情感。最后,作者邀请朋友们共同欣赏梅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刻的珍视。整首诗意味深长,抒发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寻。
梦回一灯翳复明,卧闻湖上渔歌声。呜呜乍低忽更起,嫋嫋欲断还微萦。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放臣万里忧国泪,戍客白首怀乡情。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巴巫竹枝短亭晚,潇湘欸乃孤舟横。世间此恨故相似,使我百感何由平!
叶底寻花春欲暮。折遍柔枝,满手真珠露。不见旧人空旧处。对花惹起愁无数。却倚阑干吹柳絮。粉蝶多情,飞上钗头住。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
李氏世能诗,落落为时豪。汉陵唐太白,始竞二雅高。益端正封贺,才各倾吴涛。於今几代孙,手持切玉刀。功利既及民,又将薄风骚。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曾非贫家有,怀归徒增劳。神物必难秘,恐随风雨逃。
花开本是待春来,天遣春先荐我杯。君莫疑花开太早,相思一夜发寒梅。
绕舍烟霞为四邻,寒泉白石日相亲。尘机不尽住不得,珍重玉山山上人。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