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浮云,可翫不可有。
三年刻一叶,未就骨已朽。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孙伟卿杂言十章》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事如浮云,可观赏但不能执着。
三年刻一片叶,未等到它成熟,已经腐朽。
诗意:
这首诗词以浮云和树叶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思考。浮云象征着世间的一切事物,它们飘忽不定,无法长久存在,无法捕捉或拥有。树叶则代表时间的流逝,三年刻一片叶,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作者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中一切事物的虚幻和短暂性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万事如浮云,强调了世间万物的虚幻和易逝,暗示了人们对于物质财富、权势地位等过于追求的行为是徒劳无益的。三年刻一叶,表达了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和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敦促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当下。
陈傅良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比喻,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珍惜。他以此警醒人们不要被俗世的纷扰所迷惑,要明白物质的追逐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永恒。这首诗词在表达深邃的哲理的同时,也展现了陈傅良独特的艺术才华。
昔日松江上,潮翻定海来。而今旧桥水,不到半江回。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秾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风暄雨暖日和柔,道是穠春不道秋。楚楚江枫新结束,柿红衫子锦缠头。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昆山夏老能笔耕,开云种玉看峥嵘。千条万叶入霄汉,世间草木空有名。来持琅玕叫阊阖,坐使燕石无光晶。北人贵竹如贵玉,直以高价酬丹青。衡开丈幅直逾咫,不见枝梢见根柢。恍疑湘浦推篷行,飒雨惊飙过双耳。九疑山高望不极,影落洞庭清彻底。灵籁时来天乐风,钓竿不动珊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