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唐寿隆上元三首》

明月升天镜上台,灯如莲沼万枝开。
恨无立部歌仍舞,空有游人往更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岁变污莱。

作者介绍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作品评述

《和唐寿隆上元三首》是宋代家铉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月升天镜上台,
灯如莲沼万枝开。
恨无立部歌仍舞,
空有游人往更来。
秀如王子登门竹,
味胜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谣挹和气,
预知丰岁变污莱。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在唐寿隆上元节的场景。诗人观赏到明月升起到天空中,犹如悬挂在台阶上的明镜;烛灯点亮后,像莲花池中的万朵莲花一样绽放。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加入歌舞的队伍,而只是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他赞美了竹子的秀美,将其比作王子登门,也赞美了梅花的香味,认为它胜过曹公(指曹操)只是为了止渴。诗人借歌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预示着丰收的年景将会改变贫瘠的莱田。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新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上元节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热闹的场景。诗人以对月亮、灯光、竹子和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赞美和向往。他对自身无法参与歌舞的遗憾,以及对游客来来往往的观瞻的感叹,透露出一种对自由自在、快乐欢乐的渴望之情。

诗中所引用的“曹公止渴梅”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操,《东观汉记·曹操传》中记载了曹操为了止渴而吃梅子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梅花的赞美,暗示了自己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和对纯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两句“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岁变污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他相信歌谣的歌唱将会充实人们的生活并改变贫瘠的土地,预示着丰收的年景即将到来。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上元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对自由快乐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诗人通过对竹子和梅花的赞美,传递了一种对高尚品质和纯粹美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流畅的表达,给人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

  • 《次韵阎刑部才元杨梅》

    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明光宫。越人一枝古所重,蜀无他杨谱则同。玄珠更将赤水浴,流火呈祥复王屋。不伴长安黑弹丸,杀吏惊人寒起粟。新诗字字含芳鲜,大书遗我敦同年。请君速访天竺老,食白追继仇池仙。

  • 《还至呈兴春事已过绿阴木森然小圃可爱摘青梅》

    为客清霜重,归来夏木苍。鸡鹅惊甚大,童稚觉微长。花絮今无迹,园林未肯荒。青梅应可摘,腊摘要开尝。

  • 《题苏州楞伽寺》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 《赠樊川长老(一作清尚诗)》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 《湖上梅花歌四首》

    家家山色对春湖,日日春风听鹧鸪。门前杨柳藏鱼市,屋上梅花当地租。

  • 《湖岭下十里是为湆澹滩行者多至此舍舟》

    急流方了又高冈,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篠承欹石,帖帖新荷峦小塘。湆澹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