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陶乞食》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和陶乞食》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诗意:
这首诗词以陶潜(陶渊明)乞食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乞食生活的思考和对士人境遇的感慨。诗中引用了庄子、鲁公和陶渊明的事例,通过对比彰显了士人坚守节操和追求理想的态度。

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提到了庄子曾经向人借粟,想要舂净并还回去,表达了庄子追求自足和返璞归真的思想。接着提到鲁公也向人乞米,却毫不嫌弃地亲自炊煮,显示了鲁公不以贫贱而自卑的品格。再提到陶渊明也乞食,同样毫不回避地接受来自他人的施舍,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这三个事例共同呈现了三位士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人情世故的超然态度。

之后的几句“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表达了苏轼对士人的死生无惧和对境遇的洒脱态度。这里的“呜呼”是表示叹息和感慨的词语,苏轼通过“呜呼”表达了对天下士人命运的同情和思考。他认为士人可以把生死看得很淡,可以将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寄托于一杯酒中,表现出超然和豁达的心态。

最后两句“幸有余薪米,养此老不才。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表达了苏轼的感恩之情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他庆幸自己还有一些薪米可以供养自己这个无能的老人,认为这种至善至美的境界会经久不衰,并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引用庄子、鲁公和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苏轼对士人追求理想和坚守信念的赞赏,以及对士人境遇的思考和对士人精神的歌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苏轼对于乞食生活的反思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 《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太命余即》

    过雨麴尘缲浅绿,倚风绶带娜殷红。稍知春在酒深处,尤觉日长书课中。典记误令参邓下,封囊也拟学新丰。黄去催执崆峒麦,破敌何须鹤唳风。

  • 《刘丞相挽词二首》

    连章相府辞荣宠,拥旆名都出镇临。年少已推能宰社,乡人终不见挥金。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檟亦连阴。

  • 《秋夜怀吴中》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 《七夕(一本有寄怀二字)》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窦常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 《开平即事二首》

    百万貔貅拥御闲,滦江如带绿回环。势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间。金阙觚棱龙虎气,玉阶阊阖鹭鹓班。微臣亦有河汾策,愿叩刚风上帝关。

  • 《中秋口号》

    云山檐楯接低空,公宴初开气郁葱。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香槽旋滴珠千颗,歌扇惊围玉一丛。二十四桥人望处,台星正在广寒宫。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