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陶神释》

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
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
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
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
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
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
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
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
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
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
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陶神释》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人生的境遇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
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
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
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
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
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
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
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
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
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
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深沉而超越世俗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禀一气"指的是人们在出生之初就具有的共同气质和本质。人从微小到成长,从无名到有名,都是在这一气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诗人表示不问贫富和新旧,意味着对人事物的评价和区分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与自己的内心相亲相近。

诗中提到了"形影初",意味着人生最初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就与我们紧密相连。"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表达了诗人对言辞和语言的抛弃,认为言语之外的沟通更为重要。接着,诗人提问:"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这是对生命之谜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与他有缘的人将与他同生共住,他感激所依靠的人,认为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

诗人提到自己的身体虽然尚未走向寂灭,却已经完成了周身的具体构造,这里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肯定和对自我存在的认同。诗人宣扬饮酒后忘却得失,不再关注名誉和毁誉,从而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而当他清醒时,他会目送孤鸿飞去,表达了对于自然变化和离别的接受和理解。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也能够获得安闲,既不忧虑也不畏惧,他告诫二子不要为身外的事情而担忧。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它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和功利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和宇宙的把握和认知。

  • 《梦洞庭》

    昨夜汲洞庭,君山青入瓶。倒之煮团月,还以浴繁星。一鹤从受戒,群龙来听经。何人忽吹笛,使我松间醒。

  • 《相和歌辞·采菱曲》

    浊水菱叶肥,清水菱叶鲜。义不游浊水,志士多苦言。潮没具区薮,潦深云梦田。朝随北风去,暮逐南风还。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饭稻以终日,羹莼将永年。方冬水物穷,又欲休山樊。尽室相随从,所贵无忧患。

  • 《钱塘(二首)》

    吴越山川胜概多,彩云楼观郁嵯峨。晴岚日照芙蓉影,细柳风生翡翠波。楚客移舟时见问,吴姬抱瑟肯相过。片帆明日江东去,尚忆樽前对酒歌。

  • 《减字木兰花》

    角声三品。银漏更残将欲尽。盏遍华筵。玉粒琼瓯散又圆。知君洪量。不用推辞须一上。满劝殷勤。祝寿如同福禄星。

  • 《题汪氏孝节堂》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莱子方同彩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袞袞寿眉前。

  • 《过爱直驿次张安国韵》

    亭然一何奇,枯者亦靡侧。虽经岁祀多,未觉霜霰迫。余行再此驿,尔故无变色。慨念题诗人,深为九泉客。泥深兀羸马,苔老迷旧刻。爱尔故苍苍,余今变为白。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