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陶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韵哭陈能之》

陈公行古道,出处尽堪书。
俯仰端无负,初终总一如。
粤从为剧邑,平步上亨衢。
正色主风宪,弹劾靡亲疏。
故虽频补外,直性不可纡。
召还方进用,谓当推绪余。
一朝忽撄疾,力请归旧居。
竟化辽东鹤,不作北溟鱼。
哀哉名世士,天胡赋分拘。
有子传衣钵,无钱治室庐。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陶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韵哭陈能之》是宋代吴芾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抒发对陈能之的哀悼和对世事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名士遭遇命运变迁的感伤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
陈公走在古道上,行迹可以写满卷册。
俯仰之间毫无遗憾,初终始终如一。
他曾在广东剧烈的城邑,步履稳健地登上繁华大道。
他以正直的品德主持风纪,谴责不合规矩的亲疏关系。
即使频繁被调任外地,他的直率品性从未动摇。
他被召回后继续任职,被认为是推广新政的有力助手。
突然有一天他患上了重病,力请回到旧居。
最终化身为辽东的孤鹤,不再成为北海的鱼。
可悲啊,名望世间的士人,命运之轮将其禁锢。
有子传衣钵相传,却无钱来治理室庐。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陈能之为主角,通过描绘他的经历和遭遇,呈现出作者对时代的反思和社会现实的担忧。诗中揭示了名士在封建社会中难以逃脱宿命的困境,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命运的摆布。陈能之作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官员,被不公正的权力关系所束缚,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作者通过陈能之的遭遇,表达了对时代局限和社会体制的无奈感受。诗中对陈能之的赞美与哀悼,体现了作者对正直品性的推崇和对名士命运的痛惜。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权力腐败、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名利之争的忧虑。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通过对陈能之的生平和遭遇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它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通过个案的呈现,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局限。这首诗词在艺术上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深邃意境和对社会现实关注的特点。

  • 《祷雨宿九曲池上三首》

    微月淡芜城,飞萤纵复横。蛙鱼凉亦乐,跳港触荷声。

  • 《和单普二首》

    能向词江挹彼清,爱君诗句早知名。百家悬镜知妍丑,一字提衡有重轻。画话岂淹三友益,简才方廓四聪明。肯临蔀屋相辉映,自愧常谈只老生。

  • 《颂古一○一首》

    饥冷嫩草遥山去,渴饮寒泉曲涧回。放荡秒耕空劫地,暮天何用牧歌催。

  • 《即事》

    高人鬻骆放柳枝,豪士骏马换蛾眉。人间解事谁如我?小蹇山童自谓宜。

  • 《补乐歌十首》

    (《五茎》,颛顼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颛顼得五德之根茎。凡一章,章八句)植植万物兮,滔滔根茎;五德涵柔兮,沨沨而生。其生如何兮秞秞,天下皆自我君兮化成。

  • 《折杨柳枝二首》

    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楼下绾青丝。那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