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岭当年惜远行,过淮今日似前生。
留连秋思江侵海,摇荡春心花满城。
欲寄尺书慵把笔,偶闻佳句独含情。
何时复看清虚会,醉听蓁筝促柱声。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王定国寄刘贡父》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度岭当年惜远行,
过淮今日似前生。
留连秋思江侵海,
摇荡春心花满城。
欲寄尺书慵把笔,
偶闻佳句独含情。
何时复看清虚会,
醉听蓁筝促柱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苏辙在远离家乡时的思念之情。诗人回忆起曾经度过的山岭,怀念曾经的远行经历。然而,如今他正在淮河畔度过他的今日,这种感觉却像是前世的延续。他被江水淹没的忧思所缠绕,仿佛江水正侵蚀着大海。他内心的激荡和欢欣如春天的心情充满了整个城市,花朵盛开的景象填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虽然他有很多话要写在纸上,但他懒得拿起笔来寄出。偶然间,他听到一句佳句,这句话独自承载着深情。他渴望再次见到亲友清虚,聆听蓁蓁筝音,感受那激昂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辙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季节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回忆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远行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感慨之情。后半部分则以春天和花朵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和读者产生了共鸣。
楚客近添兰九畹,渭川新长竹千寻。叵堪多病侵豪气,犹喜长閒契宿心。满眼图书吾事定,杜门香火佛缘深。海波倒立风霆峻,未省鱣鲸竟陆沉。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梁武欲为佛,秦皇欲为仙。万乘犹不足,要与天齐年。人生几两屐,过眼如风烟。此心苦无已,忧患长烹前。不见客斯逐,力诋争秦权。宁知咸阳市,父子更相怜。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东郭魏仲先,生计且随缘。任懒自扫地,更贫谁怨天。有名閒宝贵,无事小神仙。不觉流光速,身将半百年。
圣朝有道合羞贫,清昼那容裹路珍。金马玉堂辞汉殿,桃花流水访秦人。敢吟莫莫休休句,且佚胶胶扰扰身。高会竹林欣有日,剩篘玉友钓溪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