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王觉民民松轩诗》

苍髯绿发三四椽,茅斋高下轻且轩。
清风入夜可人意,来与夫子调朱弦。
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
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王觉民民松轩诗》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茅斋高处的轩阁,以及作者与夫子共享美好夜晚的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苍髯绿发三四椽,
茅斋高下轻且轩。
清风入夜可人意,
来与夫子调朱弦。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茅斋高处的轩阁。苍髯绿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三四椽表示房屋的简朴,给人以朴素、自然之感。茅斋高下轻且轩,形容这个轩阁高远而轻盈,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觉。

诗词描绘了一个宜人的夜晚景象,清风吹拂,使人心旷神怡。作者与夫子(可能指古代的贤人、学者)共同赏夜风,一起调动起美妙的音乐,调弦弹琴,以表达他们共同的情趣和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连日秋阴荡残暑,抖擞烦襟欲轻举"表达了秋天的凉爽已经驱散了夏日的余热,人们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作者感到自己的烦闷和疲惫被一扫而空,内心焕发出勃勃的生气。

最后两句"简编灯火置勿论,且快蛟龙得云雨"是作者对自己的寄语。作者呼吁不要纠结于琐碎的琐事和烦恼,而是要追求更高尚的境界。快乐和满足就像蛟龙得到了雨水一样,充满了生命的动力和活力。

这首诗词通过对茅斋高处的轩阁和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欢愉。诗意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逍遥自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 《病中放言五首》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 《用刘汀洲左顾亭韵》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 《华亭十咏·三女岗》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 《以诗句咏梅·真与雪霜娱晚景》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 《接待》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 《用前人韵招山行以春为期》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