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合优间斲句新,客亭传诵慰驰神。
诚知撷露敲冰陋,岂敌挥毫掞藻春。
固乏琼瑶酬错宾,多惭鱼目换骊珍。
近来闻道谈机迅,更恐难当彼上人。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王临谢寄蜀笺双井茶》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铃声响起,优美的音律在空间中回荡,
客亭传诵,安抚疲倦的心灵。
我知道采摘露珠如同敲击冰块,
岂能与挥毫书写华丽的春景相比。
虽然我无法奉献琼瑶之宝给你,
但我深感愧对用鱼目换来的骊珍。
最近听说他谈论机械的速度之快,
更担心自己难以与他相提并论。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写给王临谢寄的,题目中提到了蜀笺和双井茶。诗中描绘了铃声悦耳动听,宛如优美的音律在空间中回荡。客亭传诵的声音安抚了疲倦的心灵。苏颂表达了自己对王临谢的敬仰和钦佩,他承认自己的文才无法与王临谢相媲美,但仍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他表达敬意。诗中也流露出苏颂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担忧,担心自己难以与王临谢这样的杰出人物相比。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王临谢的崇敬之情和自己对才华的怀疑。通过对铃声和客亭传诵的描绘,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表达了苏颂内心深处的敬意和感慨。他自谦自己的才华,认为自己的作品与王临谢相比显得平凡而不足,但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自己才华的追求和不满足。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示了苏颂对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杰出人物的敬仰和自我追求的矛盾心理。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攀树玄猿呼郡吏,傍谿白鸟应家禽。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昔献长杨赋,天开云雨欢。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敕赐飞龙二天马,黄金络头白玉鞍。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路逢园绮笑向人,两君解来一何好。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脁望长安。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铜井炎炉
天为燕丹畜赵高,风鸣易水止荆轲。不令刘季身秦怨,却速吴陈此水过。秦王环柱刘光急,尺八匕首手死执。伊独徙木信市人,殿下钤奴嬴得立。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儿女心头尽,田园意上除。金银财宝与妻孥。物物般般,屏弃恰如无。却著人情事,堪嗟性蠢愚。不如一拨守清虚。无作无为,便是好功夫。
罗家隔香积,天国近花坪。何日同搜览,题诗索载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