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王临谢寄蜀笺双井茶》

铃合优间斲句新,客亭传诵慰驰神。
诚知撷露敲冰陋,岂敌挥毫掞藻春。
固乏琼瑶酬错宾,多惭鱼目换骊珍。
近来闻道谈机迅,更恐难当彼上人。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王临谢寄蜀笺双井茶》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铃声响起,优美的音律在空间中回荡,
客亭传诵,安抚疲倦的心灵。
我知道采摘露珠如同敲击冰块,
岂能与挥毫书写华丽的春景相比。
虽然我无法奉献琼瑶之宝给你,
但我深感愧对用鱼目换来的骊珍。
最近听说他谈论机械的速度之快,
更担心自己难以与他相提并论。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写给王临谢寄的,题目中提到了蜀笺和双井茶。诗中描绘了铃声悦耳动听,宛如优美的音律在空间中回荡。客亭传诵的声音安抚了疲倦的心灵。苏颂表达了自己对王临谢的敬仰和钦佩,他承认自己的文才无法与王临谢相媲美,但仍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他表达敬意。诗中也流露出苏颂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担忧,担心自己难以与王临谢这样的杰出人物相比。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王临谢的崇敬之情和自己对才华的怀疑。通过对铃声和客亭传诵的描绘,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表达了苏颂内心深处的敬意和感慨。他自谦自己的才华,认为自己的作品与王临谢相比显得平凡而不足,但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自己才华的追求和不满足。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示了苏颂对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杰出人物的敬仰和自我追求的矛盾心理。

  • 《捣衣曲》

    寒蛩何处栖,栖傍砧石月。停砧问蛩鸣,砧动蛩复歇。似鸣辛苦心,欲替征人说。去年旧衣寄谁去,今年新衣织到曙。却移砧石来支机,蛩鸣复在支机处。

  • 《夜上隐居寺》

    寻师拟学空,空住虎溪东。千里照山月,一枝惊鹤风。年如流去水,山似转来蓬。尽日都无事,安禅石窟中。

  • 《襄阳二首》

    自怜薄宦走红尘,相见山灵厌俗氛。咫尺岘山无计到,只应飞雨是移文。

  • 《菩萨蛮(晓行西湖边)》

    霜花铺岸浓如雪。田间水浅冰初结。林密乱鸦啼。山深雁过稀。风恬湖似镜。冷浸楼台影。梅不怕隆寒,疏葩正耐看。

  •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 《婆罗门引(别杜叔高·叔高长於楚词)》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涉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