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
鲁公宾客皆诗酒,谁是神仙张志和。
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王胜之三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上湖光暖欲波,
美人唱我踏春歌。
鲁公宾客皆诗酒,
谁是神仙张志和。
斋酿如渑涨绿波,
公诗句句可弦歌。
流觞曲水无多日,
更作新诗继永和。
要知太守怜孤客,
不惜阳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
为公雕琢损天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城上的湖水波光粼粼,美人唱起了踏春的歌曲。鲁公(指宴会的主人)和他的宾客都是诗人和酒徒,他们中有一个名叫张志和的人被赞为神仙般的存在。
斋酿(指清淡的斋饭)像是涨起的绿色波浪,鲁公的诗句每句都能引起人们的歌唱。宴会上的酒杯和曲水景观没有多少时间,鲁公又要继续创作新的诗歌,以继承永和(永远和谐)的精神。
若想知道太守(指地方官员)怜惜孤独的客人,他甚至不吝啬阳春(指平凡的日子)和俚歌(指通俗的音乐)。坐在樽(指酒杯)前的人在呼唤时没有回应,为了表达对鲁公的敬佩,他们愿意为他雕琢(指创作)而损害了天和(指天命)。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宴会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湖光、美人、诗酒和宴会氛围,展现了春天的喜庆和欢乐。
诗中提到了张志和,他被称为神仙,显示了他在文人圈子中的声望和才华。诗人苏轼在描述鲁公的宴会时,赞美鲁公的诗句能够引起人们的歌唱,表达了对鲁公才华横溢的赞赏。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鲁公的敬佩和钦佩。诗人认为鲁公不仅怜悯寂寞的客人,还愿意在俗世中创作平凡的诗歌,这样的精神可谓宝贵。诗人描述了坐在酒杯前的人呼唤却没有回应的场景,以此表达对鲁公的敬仰,愿意为他的创作付出一切。
整首诗词以鲁公宴会为线索,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诗人和酒徒的羡慕和敬佩,并以对鲁公的赞美和钦佩作为结尾,展示了作者对才华和精神追求的追崇。
紫盖亭亭秀荆渚,股分采水穿林莽。尚想当年老阿瞒,燕骑蛇予走先主。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银兔频年滞使麾,曲台犹掌一王仪。四巡奏颂推严笔,千牍程书入汉帷。驷里飞觞酣玉液,天街叠鼓候金羁。前期侍从丹涂地,秘殿螟风拂翠緌。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匹马关山不自怜,归来巾几更萧然。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未省繁华宽旅思,可将奔走负流年。夜凉早梦秋风起,催上山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