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庸儿苦忌才,脱身曾把虎须来。
他年若隐吴门去,从此真仙不姓梅。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和汪正夫梅》是宋代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世上庸儿苦忌才,
脱身曾把虎须来。
他年若隐吴门去,
从此真仙不姓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郑獬对于庸俗之人嫉妒有才华之人的不满。诗人通过描写一个庸俗之人的行为来反映这一主题。诗人说庸俗之人为了摆脱平凡的生活,曾经去偷了一根老虎的胡须。这里的老虎胡须可以被视为象征着力量和威严的象征物,而庸俗之人的行为则显示了他们对于才华和能力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预言说,如果有一天这个庸俗之人隐居在吴门(指代一处僻静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将不再被称为梅姓的普通人,而是真正的仙人。这里的吴门可能是指江苏苏州的一个古老地名,寓意着隐居和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
整首诗词通过对庸俗与才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庸俗之人的不屑和对于追求才华的理解与赞美。诗人认为只有通过追求卓越和超脱尘世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仙人之名,而不再局限于庸庸碌碌的普通生活。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寓言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庸俗之人和追求才华的人的观察和看法,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仙人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昔年尝臂海东鹘,醉客高飞铁马群。今日见君题壁处,自怜曾是旧将军。
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高楼把酒愁独语。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秦王狭百二,猛虎正负嵎。壮哉田家子,赤手摩其须。叩关固蹉跎,未觉此诗迂。沛公居山东,财色良区区。一朝咸阳去,始作帝者图。砀公倘不偶,陈中遂长驱。求知千载下,优劣当何如。九原已黄土,极目空欷嘘。
白丝翎羽丹砂顶,晓度秋烟出翠微。来向孤松枝上立,见人吟苦却高飞。
霏霏小雨湿松株,疑是初成道士图。我亦搜诗要穷底,此时幽思不枝梧。
酒垆客舍已尘埃,忆与回公旧往来。铁笛一声尘梦醒,岳阳楼下水如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