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酬强韵若为才,昨夜归时趁月来。
寂寞后堂初醉起,金盆犹浸数枝梅。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和汪正夫梅》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酬强韵若为才,
昨夜归时趁月来。
寂寞后堂初醉起,
金盆犹浸数枝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表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技艺来赋予梅花以更加美妙的音韵。他在昨夜归家时,趁着明亮的月光,欣赏到了盛开的梅花。在那宁静的后堂中,他陶醉其中,感受到了梅花带来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欲酬强韵若为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才华的自信和渴望,他希望通过诗词的表达方式能够展现出梅花的独特之美。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昨夜回家时看到梅花的情景,借助明亮的月光,梅花的美丽更加清晰可见。在宁静的后堂中,作者陶醉其中,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句"金盆犹浸数枝梅"将梅花比作金盆,形象地表达了梅花的鲜艳和娇美。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梅花的热爱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他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传递给读者。这首诗词以其清新、明快的笔调,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使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悦和陶醉。
一日风尘澒洞时,百年身世转堪悲。岂无怀抱同千古,谁共登临望八垂。为客谩投鹦鹉赋,伤春多在杜鹃诗。穷途覆辙迟徊久,莫道为轮不用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海上三神峤,尝看羽盖飘。玉虹三百丈,嘘气结成桥。
小山戢戢盆池浅。芳树阴阴转。红阑干上刺蔷薇。蝴蝶飞来飞去、两三枝。绣裙斜立腰肢困。翠黛萦新恨。风流踪迹使人猜。过了斗鸡时节、合归来。
剑化江边绿构新,层台不染玉梯尘。千章隐篆标龙简,一曲空歌降凤钧。岚气湿衣云叶晚,天香飘户月枝春。盟经早晚闻仙语,学种三芝伴羽人。
迎春避腊不肯下,欺花冻草还飘然。光填马窟盖塞外,势压鹤巢偏殿巅。山炉瘿节万状火,墨突乾衰孤穗烟。君披鹤氅独自立,何人解道真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