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诸方履历深,似禅和子寄丛从。
试拈朝报一转语,以道观之无损心。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危府教》是宋代刘过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行脚于各地的经历,仿佛是禅宗和尚传递丛林中的智慧。他试图摘取晨间的报纸,转述其中的言论,以此来体会道教观念对人心的无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行脚诸方履历深,
穿越各地,经历丰富,
似禅和子寄丛从。
宛如禅宗和尚,传递智慧。
试拈朝报一转语,
试图拿起晨间的报纸,转述其中的言论,
以道观之无损心。
体会道教观念对人心的无损。
这首诗词通过行脚者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在各地的旅程和见闻。行脚使得作者经历了丰富的生活,这使得他有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感悟,就像禅宗和尚传递智慧给徒众一样。作者试图通过拈起晨间的报纸,传达其中的言论,以此来体会道教观念对人心的影响。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道教的教导,达到心灵的平和与无损,以追求内在的自由与宁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以及对道教哲学的倾慕。通过行脚和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作者寻求智慧的滋养,并试图将其传达给他人。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刘过对于修行与心灵自由的追求,以及他对道教教义的理解。
来复迈七日,亨泰兆三阳。恰逢临吉中应,浸长三阳刚。天地凝成正气,岳渎锺为秀杰,玉燕纪呈祥。莹彻冰壶操,皎月映秋霜。日星回,乾坤辟,再更张。时乘君子道长,茅茹喜生光。抱负黄锺大吕,资禀盐梅栋柏,施用在岩廊。一骑春风里,紫诏下山堂。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积雨晦皋圃,门前烟水平。蘋蘅增遥吹,枕席分馀清。 村旆诧酒美,赊来满鋞程。未必减宣子,何羡谢公荣。 借宅去人远,败墙连古城。愁鸱占枯枿,野鼠趋前楹。 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幽篁倚微照,碧粉含疏茎。 蠹简有遗字,gs琴无泛声。蚕寒茧尚薄,燕喜雏新成。 览物正摇思
顾我虚罍耻,知君余沥多。庭前有春雪,如此薄寒何。
万里间关辞蜀道,六年前后到西馀。虽无泰华寄来树,且读人间未见书。
巷巷缲车桑茧熟,村村社鼓野神来。鹁鸠声向树阴里,花下柴扉昼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