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魏教授见赠》

清世文章日月悬,无才唯幸乐丰年。
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
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
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和魏教授见赠》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世文章日月悬,
无才唯幸乐丰年。
游山太室更少室,
看水伊川又洛川。
古有孟轲难语觉,
时无颜子易为贤。
读书每到天根处,
长惧诸公问极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学问的思考和态度。作者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物的形象来展示自己的观点。

赏析:
首句"清世文章日月悬"表达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和珍视。"清世"指的是当时社会的清明和宁静,"文章日月悬"则意味着文学作品犹如太阳和月亮悬挂在天空,照亮人们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无才唯幸乐丰年,游山太室更少室"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无才指的是自己没有出众的才华,但却能够享受丰收的年景。"游山太室"和"少室"是对古代学者隐居山林的描绘,意味着作者对清净自然环境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看水伊川又洛川"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伊川"和"洛川"都是古代有名的河流,作者通过观赏这些水流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接着的两句"古有孟轲难语觉,时无颜子易为贤"引用了孟子和颜子这两位古代哲学家的名字。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敬畏和谦卑之心,认为自己与这些伟大思想家相比,言谈之难和成为贤者之易。

最后两句"读书每到天根处,长惧诸公问极玄"表达了作者在学问上的苦恼和迷惑。"天根处"指代深奥的学问,作者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他人提出的复杂问题,感到压力和恐惧。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历史和学问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文学和学问的敬畏、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智的谦卑和对学问困境的担忧。

  •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

    独坐三台妙,重阳百越间。水心观远俗,霜气入秋山。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仍闻西上客,咫尺谒天颜。

  • 《送李倍秀才》

    南朝才子尚途穷,毕竟应须问叶公。书剑伴身离泗上,雪风吹面立船中。家园枣熟归圭窦,会府槐疏试射弓。相顾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

  • 《题林氏读书堂》

    四壁无尘坐绛帷,邻家清晓听唔咿。圣贤凛凛长相面,爵禄骎骎讵可辞。问字有人携酒款,诵经终岁不园窥。我来自恨相逢晚,嗣此敲门惬所思。

  • 《八月过西林一首》

    似应水鹭有前期,装点秋原景最宜。落雨败梧随沆瀣,牵风寒藻舞沦漪。流旋碧玉渠初满,剥尽黄花稻已衰。海里是非休苦恼,不如学取步兵痴。

  • 《宫词一百首》

    合宫复古肇精禋,心学重开圣制新。广殿邃严金作榜,自将明德逆三神。

  • 《赴野渡招赏桂》

    插架金英喷月光,园中列树更堂堂。信从天上灵根出,染得古来诗句香。今度花迟前度发,三分秋占二分强。主人健笔供模写,压倒当年苏与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