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惟晤师游鹤林寺寄颖长老》

黄鹄山前古梵宫,参差楼殿倚岩中。
群峰重叠围松径,三伏嬉游爱竹风。
牛首禅宗怀马素,襄阳耆旧忆庞翁。
长思胜会真幽适,谁使句婴不与同。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惟晤师游鹤林寺寄颖长老》是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对禅宗和友谊的思考和回忆。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过往友情和思想交流的怀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梵宫位于黄鹄山前的景象,楼殿参差倚靠在岩石之间。周围群山环绕,苍松掩映在山径之间。夏季的时候,人们在这里嬉戏游玩,享受着竹风的清凉。苏颂在这里怀念着禅宗的智慧和庞翁的友谊。他长久以来一直思念着能够再次参与这样的胜地,但却无法与句婴共同分享这一美景。

赏析:
《和惟晤师游鹤林寺寄颖长老》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回忆友情,展示了苏颂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首先,他以黄鹄山前的古梵宫作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场景。楼殿倚靠在岩石之间,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群山环绕,松林如云,给人一种静谧和宁静的感觉。

其次,诗中提到了夏季的竹风和嬉游的场景,显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里的竹风给人带来凉爽和清新的感觉,而人们在这里嬉戏玩乐,展示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禅宗和友情的思考和怀念。牛首禅宗和庞翁是与苏颂有过交流和思想碰撞的人物,他们的存在使得苏颂对禅宗的智慧和友情的珍贵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的遗憾,因为他无法与句婴分享这一美景,这也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逾越的隔阂。

总的来说,《和惟晤师游鹤林寺寄颖长老》通过描绘美景和回忆友情,展示了苏颂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智慧和友谊的思考和怀念。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一种追求和思考的启示。

  • 《怀华顶道人》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禅余石桥去,屐齿印松花。

  • 《春早四首》

    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

  • 《渐至涪州先寄王使君》

    治教通夷俗,均输问大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毒雾含秋气,阴岩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事,出守五溪边。

  • 《徐氏建华亭学诗》

    渠渠新学,徐卿始作。伊谁克完,季子仲宽。维此新学,始亦甚隘。爰斤爰构,以就于大。其大维何,有门言言。有堂轩轩,有庑骞鞬。有阶平平,高墉连连。凿池溅溅,树木芊芊。凡民之俊,其来如云。小心鞠躬,不軿以勤。维昔玄圣,训言斯明。百工居肆,匪肆不成。嗟嗟尔俊,亦既知

  • 《酒边次韵》

    天末星流小似萤,因将时事语家庭。久晴未厌田多雨,从醉难教我独醒。梅下有人编野史,竹间犹子课羲经。昨年喜不为身累,闭户何求阮眼青。

  • 《述怀答东田弟》

    六十不归去,八年空及瓜。何时觞北渚,陪汝弈东沙。仙构须依竹,吾庐亦寄槎。赓吟犹有日,棠棣正敷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