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従教匹练写秋光。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横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横湖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従教匹练写秋光。
译文:
贪看着湖水上翠绿的荷叶似盖覆盖,红色的荷花像妆点一般,不知不觉湖边已经有了一夜的霜。
卷起那天空的云彩,像织锦一样的织物,让它们成为一幅秋天的美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色。诗人苏轼在横湖边看到了湖水上覆盖着翠绿的荷叶和点缀其中的红色荷花,但他没有注意到一夜的霜已经降临。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天空,想象那些云彩如何卷起来,像织锦一样美丽,创造出秋天特有的光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美的追求。诗中的贪看翠盖拥红妆表达了诗人对湖水上荷叶和荷花的喜爱之情,而不觉湖边一夜霜的描写则突出了时间的变化和秋天的到来。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用卷却天机云锦段来形容云彩的美丽,创造出秋天的景象。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他对美的追求。
这首诗抓住了秋天景色的瞬间,通过诗人的感觉和想象,将自然景物与美的表达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诗意的追求,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酌彼涧下水,弹此石上琴。希声应弦起,幽幽孤凤吟。曲中万里意,三叹无知音。岂但无知音?终恐无知心。
六龙既惊轸。二鼠复驰光。衰龄难慎辅。暮质易凋伤。
甘向深村固不材,犹胜摧折傍尘埃。清宵玩月唯红叶,永日关门但绿苔。幽院菊荒同寂寞,野桥僧去独裴回。隔篱农叟遥相贺,□□□□膏雨来。
腊日银EB32翠管新。潘舆迎腊庆生辰。卷帘花簇锦堂春。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流霞深劝莫辞频。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子能得之可长年,黄素镇赝完且坚。横理如发约两边,从有赤道如朱弦。文居其间走玄蚁,飞云相与为终始。大道甚夷非力使,无为自然有至理。谁能精专换骨髓,扫去俗尘不瑕秽。目中有神乃识真,白玉为轵装车轮,里以天上翠织成。仙人楼居俨长生,
不将台榭压城闉,争奈长淮四面春。闻道公馀一吟啸,满天风月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