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
试与叩柴荆,言辞应有味。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野人庐》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野人庐的景色和野人的生活。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野人三四家,
In the wild, there are three or four households,
桑麻足生意。
Engaged in sericulture and hemp production with great success.
试与叩柴荆,
They try to gather firewood and collect brambles,
言辞应有味。
Their words are full of flavor.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野人庐的场景和居民的生活。野人庐是指居住在偏远山野的人们,他们靠种桑麻为生,生活质朴而自给自足。诗中的“野人三四家”表明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人口稀少,与繁华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提到的桑麻是指桑树和麻的种植。桑树是养蚕的重要食物来源,而麻则是用来制作布料。诗人用“桑麻足生意”来形容野人们的生活富足,说明他们通过种植桑麻而获得丰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诗的后两句提到了野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试着去采集柴火和荆棘,这显示了他们过着勤劳朴实的生活。而“言辞应有味”则暗示了野人们的智慧和幽默感,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和智慧。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野人庐的景色和野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以一种欣赏和赞美的态度,描述了他们勤劳、纯朴、智慧的生活。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社会中农村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他们朴素生活的羡慕和钦佩之情。
岁去人头白,秋来树叶黄。搔头向黄叶,与尔共悲伤。
西风吹动锦斓斑,晓起窥园露未干。三月宿酲醒不得,正思风味到辛盘。
踢倒飞来回首去,倒骑佛殿出皇都。须知此外封疆阙,八面腾腾任卷舒。
万里关河道路迂,出门一笑意何如。来时雨雪侵驼褐,归日风云蔼驷车。玉座喜闻黄石策,金台荣拜紫泥书。野人无以效芹献,一斗酒边双鲤鱼。
岭北山开脉,江西水发源。阴阳余阖辟,小大几乾坤。银海有精力,金函无法门。频年过我客,始可与君论。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务尽道德业,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