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九过溪亭》

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九过溪亭》是苏辙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浅复通桥,
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
常为独游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洋州园亭经过溪亭的情景。溪水虽浅,但桥梁修得通畅,经过的人仍然感到舍不得离开。幸好,在沙滩上有一群鸥鸟,它们常常成为苏辙独自游玩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溪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桥梁象征着交通和联系的便利,而浅水则增添了一种宜人的氛围。过往的人们即使在这里停留片刻,也舍不得离开,显示了溪亭的吸引力。最后提到的沙滩上的鸥鸟,不仅给予了诗人陪伴,也给整个景色增添了生动和活力。

苏辙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溪亭景色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诗中融入了游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格调清新,自然流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舒适环境的追求。通过溪亭的描绘,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平和的状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同时也传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 《光宗皇帝待月诗御书赞》

    疏篁阴阴,长松矫矫。苔静云閒,山清月皎。乐以心会,兴因天随。以诗观诗,是谓管窥。

  • 《偈》

    上天下地极高深,纪化无踪何处寻。山静白云归洞口,水清明月落波心。

  • 《秋日田园杂兴》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 《用韵答邵国贤》

    种树长安不作阴,幽居何处解冠襟。闲逢北客论山价,老向南枝识鸟心。江水纵平终是险,惠峰虽好未为深。只应棹入荆溪去,遥听吴歌答楚音。

  • 《天竺晓行》

    三茆听彻五更钟,二竺穿穷九里松。无复官楼沽酒美,但烦湖水照衰容。

  • 《跋仲营子母马二首》

    老驹虽病气犹雄,垂耳应怜一尾风。春草明年沙漠路,奔尘绝足许谁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