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浅复通桥,过者犹恨懒。
赖有沙上鸥,常为独游伴。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过溪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溪水浅浅又通向桥,
过客仍然感到懒。
幸有沙滩上的鸥,
常伴我独自游玩。
诗意:
这首诗以苏辙游览洋州园亭时的一幕为题材,描述了他经过溪亭的情景。溪水虽然浅浅的,但仍然通向桥,意味着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凡普通,也蕴含着深意。过客经过这里,常常感到懒散,不愿离开。然而,苏辙发现在沙滩上有一群鸥鸟,它们成为他在独自游玩时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场景,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愉悦。通过溪水、过客和鸥鸟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的瞬间的体验和感悟。溪水虽然浅,但它仍然流淌着,通向桥,暗喻着生活的延续和发展。过客因为这里的美景而感到懒散,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而沙滩上的鸥鸟则象征着自由和孤独,它们与苏辙共同享受这片美景,也使他不再感到孤单。
整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一瞬即逝的美好时刻的珍视和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微妙联系的领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深刻感受,引发读者对平凡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瞬间的思考和赞美。
广行行实称才华,如节鸾和驭宝车。曾燕琼林天一幄,却吟玉蕊市三家。大篇追补唐诗阕,盛事常流鲁頖夸。别有冰姿延客住,白池腾种白莲花。
一时决讼憩棠阴,底事南人惜到今。德化及人仍及树,止缘当日本根深。
摇摇墙头花,浅深争灼灼。容冶不自持,飘扬成轻薄。只知朝为春风开,不知暮为春风落。人心爱春花喜,看花却嫌花结子。别愁常乱空中絮,年光付与东流水。今朝还是见花开,明日清阴满绿苔。寂寞流莺归去后,忍看落日上高台。
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气亦元无。小风不被蝉餐却,合有些凉到老夫。
风流曼倩碧云仙,惯见儿嬉寿母前。莫讶科名后馀子,要教富贵出长年。鹅黄新酿香浮甕,雁翅横秋影接天。端的姮娥消息近,南坡丹桂已开先。
合处畴能证不疑,吾宗神秀岁寒姿。无书寄便今犹懒,说似应须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