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

道骨仙风擅世华,肯将璠玉混泥沙。
潜郎未老辞朝路,傲吏归来学道家。
逸似子荆将潄石,清如中散本餐霞。
应思平日市朝客,缰鏁拘挛正可嗟。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吴仲庶龙图寄德仁致政比部二首》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吴仲庶为画师,寄给德仁和政比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事的超然态度和对归隐之道的追求。

诗词中的译文如下:

道骨仙风擅世华,
肯将璠玉混泥沙。
潜郎未老辞朝路,
傲吏归来学道家。
逸似子荆将潄石,
清如中散本餐霞。
应思平日市朝客,
缰鏁拘挛正可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颂对世俗之华丽、繁琐的事物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归隐之道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道骨仙风擅世华”,诗人通过“道骨仙风”来形容自己,意味着他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高尚风度,能够超越尘世的华丽和繁华。他表示自己不愿将自己比作珍贵的璠玉混杂于泥沙之中,表达了对纯粹和高尚价值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潜郎未老辞朝路,傲吏归来学道家”,描绘了诗人在年轻时选择了隐退之路,不愿陷入世俗的官场之中,而在归隐之后,他傲然回来,学习道家的思想和追求,体现了对修身养性、追求内心自由的向往。

接着的两句“逸似子荆将潄石,清如中散本餐霞”,通过比喻来表达诗人纯净自然的心灵状态。将自己比作子荆,将凡俗之物比作潄石,强调了自己超然的境界和清净的内心。诗人将自己的心境比作中散,即道家修炼者使用的一种神仙药物,表达了他对纯粹和高尚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应思平日市朝客,缰鏁拘挛正可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官场中的经历的思考。他认为自己曾在市朝中受到束缚和拘束,但现在回顾起来,却感到这种束缚是值得感慨和反思的。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颂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归隐之道的向往。通过比喻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现了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对内心纯净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对官场生活的拘束和束缚进行了反思和吟咏。整首诗意境高远,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老去才情半掬悭,不愁不退岂愁前。清风明月无拘管,与子分张更一年。

  • 《朝中措》

    杜鹃声断日曈昽。过雨湿残红。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叶香中。柳梢飞絮,桃梢结子,断送春风莫恨春无觅处,明年还在芳丛。

  • 《和无咎二首》

    年芳经雨能几许,客愁得暖不肯融。眼看乳燕行已哺,手种小桃随分红。世情付睡莫泾渭,物态逢春无异同。清时赖是未禁酒,须惜红紫转头空。

  • 《桃源春晓图》

    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缤纷溪水急。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绿萝。绿萝摇烟挂绝壁,飞泉淙下三千尺。瑶草离离满涧阿,长松落落凌空碧。鸡鸣犬吠自成村,居人至老不相识。瀛洲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何处有山如此图?移家欲向山中住。

  • 《阮郎归(西湖摘杨梅作)》

    西湖山下水潺潺。满山风雨寒。枝头红日晓斓斑。越梅催晓丹。连翠叶,拥金盘。玉池生乳泉。此生三度试甘酸。欲归归尚难。

  • 《送欧阳辩监澶州酒》

    汗血驾鼓车,何従致千里。纷纷糟曲间,欲试贤公子。君家江南英,濯足沧浪水。却渡旧黄河,涨沙埋马耳。由来付造物,倚伏何穷已。当念楚子文,三仕无愠喜。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