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驱降过月支,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可念河西十万师。
《河西歌三首》是明代诗人赵时春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西歌三首
冒顿驱降过月支,
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
可念河西十万师。
译文:
冒顿带领大军经过月支,
驻扎在西陲,形成一道屏障。
玉门关的驿道犹如一根线,
可怜河西有十万将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的河西地区的景象以及其中的军事活动。冒顿是指当时活动在西北地区的蒙古族首领,他率领大军穿过月支,即指穿越了边界线,进入河西地区。他的军队蜿蜒而行,覆盖了整个西陲地带(指河西地区)。玉门关是河西地区的重要关口,驿路犹如一根线,指的是关隘附近的道路狭窄艰险。诗人表示对河西地区的军队壮丽景象和英勇将士的敬佩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河西地区的军事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军队蜿蜒而行,蟠屈如龙,形象生动。诗人通过对月支、西陲、玉关驿路等地理名词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那个边塞之地,感受到了军队的庞大和将士的英勇。最后一句“可念河西十万师”表达了诗人对这支军队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语气凝重而慷慨激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河西地区的军事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凸显了明代时期边塞地区的军事形势和历史背景。
景清佳。正倦客,凝秋思。浩无涯。递十里香芬馥,桂初华。向碧叶。露芳葩。为粟粒、鹅儿情淡薄,倩西风染就丹砂。不比黄金雨,灿余霞。送幽梦,到仙家。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儿童嬉戏杏花堤。春归不解悲。重来草露湿人衣。无花空绕枝。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
算吟千万首,方得两三联。
圆如珠,赤如丹,倘能擘破分喫了,争不惭愧洞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