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奚山偃松》

乱枝轇轕翠阴圆,倚岫垂崖尽偃然。
不为深根生触石,定应高干上摩天。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诗词:《和奚山偃松》
朝代:宋代
作者:苏颂

译文:
乱枝轇轕翠阴圆,
倚岫垂崖尽偃然。
不为深根生触石,
定应高干上摩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奚山的偃松,展示了它的独特之处。苏颂通过描绘乱枝丛生,形成了翠绿的阴影,使得整棵松树呈现出优美的圆形。这棵松树靠着山岭,从峭壁上垂下来,姿态优雅而安详。尽管它的根部并没有深深扎根在岩石之中,但它却能够稳定地生长,似乎能触摸到天空的高处。

赏析:
这首诗以苏颂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奚山的偃松。通过描述松树的外貌和位置,诗人展示了松树独特的气质和姿态。乱枝轇轕翠阴圆,形象地描述了松树的树冠,以及由繁密的枝叶形成的翠绿色阴影,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倚岫垂崖尽偃然,描绘了松树倚靠在山岭上,从峭壁上垂下来的姿态,表现出松树的优雅和安详。

诗中的"不为深根生触石,定应高干上摩天"表达了松树不需要深深扎根在岩石之中,却能够稳定地生长。这种形象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远的意义,即人们并非总是需要扎根于特定环境或条件,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在不断向上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广阔的天空和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奚山偃松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美丽形态,同时也启示人们应当有着坚定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不断超越困境,追寻更高的目标。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同时激发了内心的思考和感悟。

  • 《眉怃词》

    朝画眉,暮画眉,画眉日日生春姿。长安已知京兆怃,有司直奏君王知。君王毛举人间事,不咎人间夫妇私。

  • 《至后》

    阳和昨夜到梅边,喜得春风一信传。同舍团栾齐贺岁,异乡飘泊又经年。梦中归路忘舟楫,客里生涯倚俸钱。纸帐布衾差稳睡,不愁独冷坐无毡。

  • 《赠华山何学士致仕》

    累表乞眠云,明君始许君。三峰同鹤住,半俸与僧分。益寿药谁得,朝元香自焚。承家多令子,冠盖世纷纷。

  • 《杂兴十首》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 《赓沈赞府题二陆草堂》

    二俊书堂历几秋,风云壮志浩难收。傥知莼美过斗酪,应返故山寻胜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