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五山斋》

平地厌喧嚣,虚斋上山足。
萧条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简书日填委,杖屦每幽独。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五山斋》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地艳嚣厌,虚斋登山足。
凄凉远城市,坡陀富林麓。
简书日填委,杖屦常幽独。
岂无山中士,高卧白茅屋。
逢人默无语,长啸响岩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从宿。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山中斋居的宁静和自由为主题。诗人苏辙在平地上已经厌倦了繁嚣喧哗的生活,他喜欢上山到虚斋中,足够满足了他的需求。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山坡上茂密的林木之下,一种凄凉的氛围油然而生。诗人在这里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心无旁骛。虽然这个茅屋中没有高雅的士人,但诗人却可以高卧于此,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当他遇到行人时,默默无语,而他的长啸则回荡在岩石峡谷中。这样的斋居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地方,夜晚的明月也会陪伴诗人入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苏辙所向往的山中斋居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平地和山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的向往。他选择了一个简朴的茅屋作为斋居,展示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人对自然的描绘也很细腻,通过揭示山中的凄凉和坡陀的富饶,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诗中的默默无语和长啸响谷,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回应。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 《诗二首》

    牛斗东边窄,三吴西角深。山能醒客酒,江会冷人心。

  • 《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二首》

    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肃雍成孝敬,燕喜助平反。阅世弥三寿,还乡忽九原。松风摇草露,愁绝后堂萱。

  • 《述松》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 《题赠张道士山居》

    盘石垂萝即是家,回头犹看五枝花。松间寂寂无烟火,应服朝来一片霞。

  • 《送范德孺知庆州》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