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修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修身养性的向往。
诗中描绘了高岩耸立,瀑布飞泻,山间竹木苍瘦的景象。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物相对照,以寒冷的岁月映衬出君子的刚正和坚贞。诗人拄着拐杖,追寻着幽静的山林中的隐士,即便有人拒之门外,他也不会生气。他乐意接受一切艰苦与清贫,只愿为修行提供柴米。高人言谈少而精,似乎愚拙而实则卓越。然而,诗人内心却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误入了天目山,因为他偶然间见到了唐代名将李靖的后代,这位身着铁甲的公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追求高尚品德和修身养性的愿望。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相融合,突出了君子的坚贞和高尚,传递了追求真理和修炼内心的深层含义。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山水之美和人物形象之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守。同时,通过对高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谦逊的赞美。整首诗意蕴含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物品质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邓肃独特的艺术风格。
池莲井莲俱无征,上峰下峰空复情。山崩地陷忽露形,烂熳化作千娉婷。水晶之宫秋眇冥,绿娟红腻琉璃屏。俊驴健仆风泠泠,欲行不行杳难名。汉皋洛浦方合并,野人解唱江南声。
绿蜡芽疏雪一包。绽云梢。清香却暑置堂坳。晚风飘。冰雹无声栖碧叶,笑仍娇。相随茉莉展轻绡。伴凉宵。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行人莫叹前朝树,已占河堤几百春。惆怅题诗柳中隐,柳衰犹在自无身。
四明之山东南雄,中有古柏高巃嵷。霜凌雪犯势不屈,斡直不与凡柯同。几十围,几千尺,踞隆岩兮盘巨石。有时狂风盲雨嗥长巅,上彻天心下地脊。樵奴与牧子,惯见却辟易。不知何洞出神翁,采芝去踏崭岩峰。蒸岚焙翠入灵药,意欲服饵颜如童。仙翁仙翁爱无独,天产此材同众欲。小将
朔风声满枯桑枝,阴云不定蛟龙归。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访君留连举酒卮,胡琴奏罢欢已微。小驹跨去没四蹄,飘花凌乱沾人衣。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茅屋岂无单且饥,平明共贺麦陇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