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有玉山果,细实如房蜂。
世味羞桃李,弃此盘盎巾。
肤顽味更涩,仅能杀三虫。
赖以著微绩,始袭炎帝封。
不意得君采,致身原相从。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诗意深远。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望有玉山果,细实如房蜂。
世味羞桃李,弃此盘盎巾。
肤顽味更涩,仅能杀三虫。
赖以著微绩,始袭炎帝封。
不意得君采,致身原相从。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思考。诗中提到了"玉山果",形容其细小如蜂房,暗示着珍贵而微小之物。作者用"世味羞桃李"来形容桃李这样的美味水果在世俗中被羞于提起,意味着诗人对于世俗的嘲讽和厌弃。诗人选择了放弃这种世俗的享受,抛弃了这些珍馐美味,而是追求更高尚的境界。他描述了自己通过节制食欲而达到的精神成就,这种成就使他得到了类似于炎帝封赐的尊贵。最后一句"不意得君采,致身原相从"表达了作者对于得到读者的赏识和崇敬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思考。作者通过放弃世俗的食物享受而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尊贵,在平凡之中追求卓越,这种追求被赋予了一种高尚的品质。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既有对物质世界的反思,又有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宋代诗人何梦桂的独特创作风格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于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高尚境界的决心和向往,以及对于世俗欲望的厌弃。这种对于内心追求的表达,使诗歌具有了深远的思考和审视人生的意义。
驱马天台路,悠悠渐向晨。云开忽见寺,山尽偶逢人。细雨疏篁长,微烟古木春。行行遥驿道,落吹起轻尘。
蟆背似覆盂,蟆颐如偃月。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采石赋此。千载醉魂,招之不醒,吾不信也。诵公诗、大雅久不闻,吾衰竟谁陈。自晋宋以来,隋唐而下,旁若无人。光焰文章万丈,肯媚永王B26D。卓有汾阳老,抱丈人贞。不是沈香亭上,谩题飞燕,蹴起靴尘。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江滨。青山冢、知几番风雨,雷霆走精神。因过鲁,携
寒烟生处有归鸦,短棹残阳各去家。依旧笙歌满城郭,黄昏留与玉勾斜。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妙语飘飘慰旅穷,自怜饥味得甘丰。朱弦恨废高山久,明月惊投按剑中。垂翅为逢勍敌勇,倾囊但愧鄙夫空。相从知便忘形迹,一鹗先曾玷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