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向心源识背趋,岂於身外较精粗。
凄其下视人间世,朝市区区地一夫。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徐魏叔见寄三绝》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自向内心源寻找智慧,何必与外界琐碎相较。悲伤地俯视人间世事,既如朝市区区之一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陈傅良独立自主地追求内心智慧的态度,与外界琐碎事物相比,作者认为内心的探索更为重要。他以悲伤的情感俯视人世间的繁华喧嚣,感叹自己在这纷繁世界中的渺小。
赏析:
《和徐魏叔见寄三绝》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陈傅良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界喧嚣的深思。诗中的"独向心源识背趋"表明了作者追求内心智慧的决心,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与外在的物质世界无关,而是需要通过内心的探索来实现。"凄其下视人间世"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繁华喧嚣的悲伤和反思,他感叹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渺小和无足轻重。
这首诗词通过对内心与外界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外界浮华的淡漠态度。作者以自省的姿态,将自己与喧嚣的世界相对照,展现了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也可以自省自身的内心世界,思考内心的追求和外界的喧嚣对自己的影响。
抵死漫生要见,偷方觅便求欢。十分赢得带围宽。划地如今难恋。枕畔水沉烟尽,床头银蜡烧残。鸳衾不觉夜深寒。记取有人肠断。
惊飙振林梢,落日挂马首。世方功名图,我自饥寒走。萧条政长路,欢喜逢故友。酒酌戒毋多,诗声愧新有。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读书无见处,与不读书同。勿谓儿年小,能知孝与忠。
沐雨梳风有底忙,解鞍来宿赞公房。传闻三岭连天峻,未到王千已断肠。
栖迟九月锦水行,独过草堂西出城。村树苒苒秋照白,水花漪漪江水明。溪边三重结茅屋,松萝翳羽晚雨清。往来沽酒且有客,胡为奔走不地停。四海纷然霾噎多,我忧岂但白马盟。藜藿未足饱我腹,况又一顷供耕耘。只今骑驴望八极,终日飘飘浪如许。可堪颜色太癯生,忧愁尽如篇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