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啼鸟树交阴,雨过西城野色侵。
避暑谁能陪剧饮,清歌自可涤烦襟。
稻花欲秀蝉初嘒,菱蔓初长水正深。
知有江湖杳然意,扁舟应许共追寻。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关关啼鸟树交阴,
雨过西城野色侵。
避暑谁能陪剧饮,
清歌自可涤烦襟。
这首诗词以夏日郊游为背景,描绘了郊外的景色和情感。诗人欧阳修通过描写树木的交错阴影和啼鸟的声音,展现了郊外的宁静和生机。雨过后,西城的野色逐渐显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避暑和剧饮,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人陪伴自己度过炎热夏日的愿望。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样的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因此他通过清歌来舒缓自己的烦襟,表达了自我安慰和寻求内心宁静的心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稻花即将开放、蝉虫开始鸣叫,以及菱蔓初长水深的景象。这些描写展示了夏日的特点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湖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能够乘坐扁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寻江湖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江湖可以理解为广阔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程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日郊游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追求和自由的向往。
送君北上黄林隅,路旁争问谁家姝?胡姬自言今罗敷,千骑中央夫婿殊。
萝径掩空扉,炎尘逐雨归。山明余夕在,草暗一萤飞。姹女鸾和驭,丹仙鹤羽衣。焚香与默坐,初悟幻情非。
野树皆绿叶,清江初白苹。偶来无筮日,小出当行春。人颂勾龙社,恩沾佩犊民。横江三百丈,遥见石嶙峋。
韩杜有佳句,炯炯如辰星。自昔此邦胜,中土亦饫听。奇观今愈多,洞户长不扃。秀色真可餐,腴泽到畦丁。寒岩度轻舫,瘦岭着危亭。因已小雁荡,宁复谈屏谈。自我来拥麾,每思御风泠。如何半载间,足迹才一经。居然俯仰中,便觉尘虑冥。旧刻暗苍藓,往事过奔霆。颇闻烟霞外,往往
西颢腾精,天地始肃。盛德在金,百嘉阜育。纩弩射牲,築坛登谷。明灵格思,旄罕纷属。
诗论心胆见天真,酒逐羁怀若有神。一夕所思惟我友,四时最乐是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