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闻饥雀噪空囷,犹喜茅斋未遽倾。
悄玉岂劳青女送,飞花聊混白云霙。
预占岁稔矜祥旧,不择贫家荷施平。
早晚林梢挂寒日,为回和气慰饥惸。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彦时兄腊雪六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之道。该诗描绘了腊月的雪景,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感受和对困苦人民的关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厌闻饥雀噪空囷,
犹喜茅斋未遽倾。
悄玉岂劳青女送,
飞花聊混白云霙。
预占岁稔矜祥旧,
不择贫家荷施平。
早晚林梢挂寒日,
为回和气慰饥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腊月的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感受以及对困苦人民的关怀。
诗的开篇,作者表示厌倦听到饥饿的雀鸟在空荡荡的粮仓中嘈杂叫唤,但他却喜欢茅斋(指自己的住处)还没有被雪压倒。这里通过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于自己的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寒冷季节带来的压力的忍耐。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悄玉(指竹子)并表示它不需要青女(指春天的绿色植物)的赠送,因为飞舞的花朵已经和白色的雪花混合在一起了。这里通过对竹子和花朵的描绘,展示了冬季景色中的一丝生机和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期待,并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只施舍给富裕家庭,而是愿意帮助贫困的家庭平衡生活。最后两句表述了作者希望早晚林梢挂满寒日(指太阳)的景象,来回报和气和慰藉饥饿和困苦的人们。
整首诗词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感受和对困苦人民的关怀之情。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间万物的体察,以及对于和平、温暖的向往。
制律窥元化,因声感八风。还从万籁起,更与五音同。习习芦灰上,泠泠玉管中。气随时物好,响彻霁天空。自得阴阳顺,能令惠泽通。愿吹寒谷里,从此达前蒙。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田翁蚕老迷臭香,晒暴gqgQ熏衣裳。非无后秀与孤芳,奈尔千株万顷之茫茫。天公此意何可量,长教尔辈时节长。
裙拖碧,步飘香,织腰束素长。鬓云光,拂面珑璁,腻玉碎凝妆。宝柱秦筝弹向晚,弦促雁,更思量。
万古醇酎气,结而成晶荧。降为嵇阮徒,动与尊罍并。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何当八月槎,载我游青冥。
拱揖消狂冠,从容奉两宫。临危几谢传,忍事实娄公。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