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华犹少,春风思已多。
新黄先入柳,微绿自生波。
酒兴潜倾倒,诗情暗揣摩。
流年不须问,判作白头歌。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晏相公初春》是宋代文人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初春时节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物华犹少,春风思已多。
新黄先入柳,微绿自生波。
酒兴潜倾倒,诗情暗揣摩。
流年不须问,判作白头歌。
诗意:
这首诗以初春时节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作者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虽然还很微弱,但已经能够感受到春风带来的思绪和情感。新鲜的嫩黄色染上了柳树,微小的绿色也在水波中生长。作者借着酒兴,默默地揣摩着诗情,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他认为流年的变迁是不需要问的,于是判定这一切都可以化作白头老者的歌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初春的景象,通过对春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光的思考。作者以少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绪,使诗词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诗中的"新黄"和"微绿"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初现的细腻色彩,通过这些细节,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同时,诗中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通过酒兴和诗情,他试图揣摩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流转。最后两句"流年不须问,判作白头歌"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豁达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和生命的独特见解。
碌碌复碌碌,世事安可卜。马蹶轻四蹄,夔行矜一足。知守吾辙难,遑问羊肠曲。行行复何之,幽人在空谷。
春湖浩浩无津涯,银河之水天上来。波澜万顷清复浊,日光云影相昭回。雄吞宇宙何寥廓,欲度冥鸿势还却。南通海气北长江,月出东兮日西落。当时神禹别九州,彭蠡之泽居上流。千年人物余润泽,况乃雄秀光潜虬。洪涛如山驾楼栌,春风夜夜喧鼙鼓。谁是江湖归去人,扁舟范蠡随渔父。
晨起梳头嬾,披衣立草堂。雾昏全隐树,气暖不成霜。滩急回鱼队,天低衬雁行。新春犹一月,已觉日微长。
江山青青江水绿,市上何人吹紫竹。避暑宫前不见春,落花满地游麋鹿。千古江山列画图,朱侯解写咫尺烟模糊。扁舟依然在洲渚,应可自此归五湖。昔人去者今有无,昔人去者今有无?
花开长恐赏花迟,花落何曾报我知。人自多情春不管,强颜犹作送春诗。
奇月必用重,谁与开其端。贵阳而贱阴,於此亦可观。况於五阴后,苍龙挂高寒。林疏山骨瘦,宇静天容宽。砉然遇九九,黄菊纷阑斑。且开五言城,聊寄一夕懽。凄其义熙后,甚矣天宝间。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