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上蒙庄达,田中彭泽归。
安能陈道德,直可景光辉。
欣奉燕台集,恭陪汉相威。
阳春回丽曲,清越满金徽。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和晏相公答张提刑名诗三首·陈情》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晏殊的赞美和钦佩之情,以及对君臣之间忠诚和道德的思考。以下是它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濠上,我蒙庄园广袤,田中的泽国都已归来。
怎能陈述我的道德伦理,只能直接展示我的光辉风采。
欣然奉上我的作品,恭敬地陪伴着汉相的威仪。
阳春的回旋曲调,清越的音徽充盈着金色。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晏殊的钦佩和赞美之情,晏殊是当时的名将和文学家。诗人以自己的庄园和田园生活作为个人成就的象征,表达了对晏殊担任重要职位的敬佩之情。他自谦自己无法陈述自己的道德伦理,而是通过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光辉和才华。诗人愿意向晏殊献上自己的诗篇,虔诚地陪伴在他的威仪之下。阳春的回旋曲调和清越的音徽则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艺术的卓越。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晏殊的钦佩和敬意。诗人将自己的庄园和田园生活视为个人成就的象征,以此来表达对晏殊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成就的赞美。诗中的"阳春回丽曲"和"清越满金徽"通过音乐的形象来突出诗人的才华和艺术的卓越,进一步彰显了他对晏殊的钦佩。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晏殊的崇敬之情。通过自然景象和音乐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艺术结合起来,给读者留下了一首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诗篇。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和文化人物的推崇与赞美。
芳草绿萋萋。断肠绝浦相思。山头人望翠云旗。蕙香佳酒君归。惆怅画檐双燕舞。东风吹散灵雨。香火冷残箫鼓。斜阳门外今古。
千丈岩头太险生,无端更掘陷人坑。深深叠石防颓岸,要汝临崖撒手行。
日日虚廊步百回,吟边时有可人来。西湖处士诗名世,老向孤山亦为梅。
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
开帘残酒醒,雪意尚垂垂。夜色沈奎久,春容变柳迟。寒塘鸥自聚,荒岁鹤同饥。便欲诛茅隐,何山有紫芝。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