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
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
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
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这是宋代袁说友的《和杨诚斋韵谢惠南海集诗三首》。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斯文宗主赖公归,
不使它杨僭等夷。
四海声名今大手,
万人辟易几降旗。
天方欲治将焉往,
用不崇朝尚窃迟。
整顿乾坤从小试,
南州昔日洗潢池。
诗意:
这首诗是袁说友向杨诚斋献诗的三首之一。诗人表达了对杨诚斋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杨诚斋是斯文宗主,他的归来使得杨僭等不合法的统治者无法继续称王称霸。杨诚斋的声名在四海传扬,他有着强大的力量,可以轻易征服万人,使他们臣服。天下大势即将改变,杨诚斋将会执掌朝政来治理国家,因此现在就是他发动行动的时机。然而,袁说友认为此时的政治进程还不够迅速,他希望杨诚斋能早日崇尚朝廷,稳定政权。整顿天下局势需要从小事做起,而杨诚斋可以从洗潢池开始,改善南州的治理。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杨诚斋为主题,展现了袁说友对杨诚斋的景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杨诚斋的声名和力量显得非常强大。通过描绘杨诚斋的威望和统治能力,诗人表达了对杨诚斋治理国家的期待和支持。同时,诗人也提醒杨诚斋要崇尚朝廷,稳定政权,以便更好地整顿天下。整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新的政治局势的期待和对杨诚斋作为领导者的信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了,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流畅,韵律和谐。同时,通过运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将杨诚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有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对杨诚斋的崇敬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期望。
金风玉露。喜鹊桥成牛女渡。天宇沈沈。一夕佳期两意深。琼签报曙。忍使飚轮容易去。明日如今。想见君心似我心。
舟横别港赴鸥约,人立斜阳等燕归。心事一春拈不出,两堤杨柳又绵飞。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苹风作晚凉。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公馀纵目望江山,万化穷来冈象间。闻说圣君将下诏,未容清澹与僧闲。
稼桃复稼李,照影落春水。渡头看青杨,翦剪从风起。裁书写连环,殷勤问行李。一笼幺凤翼,一系青鸾尾。江南三月天,群英烂如绮。开到芜菁花,春事良未已。何当缓缓归,荡漾绿波裹。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净客之名从此有。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