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家无儋石储,日有载酒过门闾。
道丰泽衍今甫大,天理报施宁欺予。
我惭投李得珍贶,俗眼快翫真璠玙。
何当急走问奇字,报语姑以先勤渠。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和杨公维二首》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子云家无儋石储,
日有载酒过门闾。
道丰泽衍今甫大,
天理报施宁欺予。
我惭投李得珍贶,
俗眼快翫真璠玙。
何当急走问奇字,
报语姑以先勤渠。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廖行之与杨公维之间的友情。诗中,作者表达了对杨公维家境贫寒、无法积累财富的歉意,同时也对杨公维待客的热情表示赞赏。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杨公维家中没有贵重的储备物品,但每日都有许多人携带酒食前来拜访。这句诗意味着杨公维家虽然贫穷,但他们待客热情好客,以他们拥有的最好的款待来回报客人。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杨公维的善行和慷慨,他不忍心欺骗别人,相信善行会得到天理的回报。这里的"道丰泽衍今甫大"意味着杨公维积善行德,善泽流传至今,成为一种美德。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之情。他觉得自己无法像杨公维那样慷慨地款待客人,也无法给予他们珍贵的礼物。他称自己为"我",意味着作者的自省和谦逊。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他希望能尽快去请教杨公维,以学习他那种慷慨大方的精神,并以此来回报他的恩情。"报语姑以先勤渠"表示作者渴望早日向杨公维请教,以便能更早地向他表示感激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杨公维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功利心态的反思和向善的渴望。通过对友情和人情的思考,廖行之表达了对诚实善良品质的赞美,以及向他人学习的谦逊态度。
开时可食胜餐松,应在神人守护中。九节自知遗种异,一花谁可斗香同。碧丛露养仙苗细,灵卉泉抽玉髓空。还有痴愚求见面,欲期颜貌亟还童。
幽寂旷日遥,林园转清密。疲疴澹无豫,独坐泛瑶瑟。怀挟万古情,忧虞百年疾。绵绵多滞念,忽忽每如失。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荣吝始都丧,幽人遂贞吉。图书纷满床,山水蔼盈室。宿昔心所尚,平生自兹毕。愿言谁见知,梵筵有同术。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
一个恰雷州住。一个又廉州去。名姓在金瓯。不如休。昨日沙堤行马。今日都门飘瓦。君莫上长竿。下来难。
秦皇寤寐茅盈语,锐意长生欲轻举。徐福药就仙骨成,云海茫茫但延伫。东西日月秋复春,海变桑田更几人。忽思重看旧寰宇,骖鸾直下江淮滨。布衣野叟不耕艺,自向琳宫操祓篲。秘语亲书悟世人,一坐忽惊古十岁。淮南奉道闻真迹,命使扁舟访消息。画手从来独擅长,一见仙风心自得。
突兀神光万寻,{毛上加合}{毛上加及}髭须百结。声冤瑞应峰前,解道红炉片雪。我今岙首问行踪,敢向虚空钉铁橛。
菩提妙心作麽发,日应万机元不差。回首瞥然轻觑著,大千沙界是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