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者不自觉,役役尘土中。
丈夫意有在,肯与儿辈同。
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
得君起予句,使我铭诸胸。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杨县尉五首》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和追求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昧者不自觉,役役尘土中。
丈夫意有在,肯与儿辈同。
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
得君起予句,使我铭诸胸。
诗词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昧者(无知无觉之人)的悲叹。昧者在尘土中役役,意味着他们迷失在生活的琐碎中,不自觉地迷失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状态与作者身为丈夫(有志向有追求之人)所持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诗词强调了丈夫的意志和价值观念。丈夫意有在,表示丈夫们心中怀揣着追求卓越和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强烈意愿。与儿辈共同奋斗,意味着愿意与后代一同努力,传承这种价值观念和使命感。
第三,诗词提到毫锥可济世,不论汗马功。毫锥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工具,但它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这里用来比喻丈夫们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通过自己微小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无论是汗水还是马的功劳,都是不分大小的,只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都是有价值的。
最后,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君主的敬仰和对于自己作为诗人的使命感的渴望。作者希望通过君主的赞赏和启发,将自己的诗句铭刻在胸中,永久地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昧者和丈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和追求。它强调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微小而宝贵的贡献,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诗词传递这种价值观念。
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云归翠窦初收雨,人清怕寒嬾出门。香烬已残炉未冷,客谈方剧酒重温。尚嫌尘境妨幽致,过埭船声暮正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家从入洛声名大,迹为依刘事分偏。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林宗乌帻任欹倾,缓带荷风拂面清。城市轮蹄闹如织,飘然从此便登瀛。
向来宠辱皆虚假,老去亲冤两扫平。岂有陈三送迁客,亦无邢七卖先生。
指可握而足,臂可攘无他。何为勤药物,杵臼日諠哗。指臂何与人,正欲使其佳。念此惭吝生,达人其我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