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甚冰葩淡不妆,能从盛暑到秋凉。
琼楼合着移春槛,却向山斋供净香。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姚榷院送茉莉韵》
作者:姚勉
朝代:宋代
清甚冰葩淡不妆,
能从盛暑到秋凉。
琼楼合着移春槛,
却向山斋供净香。
中文译文:
纯净如冰的花朵淡雅无妆,
能够陪伴从盛夏到凉秋。
琼楼与移动的春天的门槛相融,
却向山中的斋室奉献清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姚勉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描绘茉莉花为主题。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把茉莉花的特点和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句"清甚冰葩淡不妆"直接道出茉莉花的纯净和淡雅,不需要修饰点缀,就能展现它的美丽。茉莉花作为一种清香的花卉,犹如冰葩般纯净,没有浓艳的妆饰,却依然迷人动人。
接着,诗人以茉莉花的生长季节为线索,将茉莉花与时间的流转联系起来。茉莉花能够陪伴人们度过盛夏的炎热,一直延续到凉爽的秋天。茉莉花的芳香似乎承载着夏季的热情和秋季的宁静,给人带来清新和舒适的感受。
最后两句"琼楼合着移春槛,却向山斋供净香",表达了茉莉花的美好和高贵。琼楼是指高耸的楼阁,移春槛则是指可以移动的春天的门槛,这里暗示着茉莉花的灵动和高洁。而山斋作为一个清静的居所,茉莉花的清香被奉献给这个虔诚的场所,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和姚榷院送茉莉韵》这首诗通过对茉莉花的描绘,表达了茉莉花的纯净、淡雅和高洁。茉莉花的美丽和芳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景观,更寄托了诗人对清新、高尚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读完这首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茉莉花的芳香,以及它所代表的纯净和美好。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玉奴梳洗罢,半面露新妆。江岸数枝影,篷窗一罅香。横披含晓色,卧对压春芳。庚岭几多力,剡溪方寸长。萧然临水月,即之贯冰霜。老出墨池手,清入诗人肠。孤梢亚篱落,全树嗤玉堂。故旧解后见,隽永约略尝。熏羞篆鼎供,醉梦纸帐傍。赖君润色工,着我怀袖藏。太繁厌易启,所取
晓角催行鼓,儒生也据鞍。辕门天汉入,幕屋塞云蟠。驰山一骑落,拔帜万人观。湖海鸥群老,空余子夏冠。
无复黄金带,空余白雪须。满城惊再至,一马与同癯。意广轻余子,时难老腐儒。故园犹可灌,终不叹穷途。
相别古桃郡,相逢南豫州。五年劳望眼,一笑失离愁。碧水溪桥暮,西风野店秋。追随成夜宿,不为玩鞭留。
老天大巧亦儿嬉,磨出霜镰仅一眉。挂向西园瘦梅树,閒心浑怯损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