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因上人四首》

水云深处见人烟,桑柘鸣鸠似可怜。
却怪银泥环四壁,由来春雨上蜗涎。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因上人四首》是王之道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云深处见人烟,
桑柘鸣鸠似可怜。
却怪银泥环四壁,
由来春雨上蜗涎。

译文:
在水云深处看到人家的炊烟,
桑树和柘树上的鸠鸟鸣叫,似乎有些可怜。
却惋惜银泥环绕四壁,
原来是春雨淋湿了蜗牛的涎。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水云、桑柘、鸣鸠、银泥和蜗涎等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一种淡然宁静的生活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王之道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水云深处见人烟”揭示了人类活动在大自然中的微小存在,传达了一种谦卑之情。桑柘鸣鸠的描绘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平凡事物中的美的赞叹和同情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银泥和蜗涎来象征雨水湿润世间万物,将春雨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赋予了寻常景物以诗意和生命力。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平凡之美的赞美。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敏感触动,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对于平凡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 《答李制置》

    喜槌恨不投淮流,复传侯挚能校谋。四州卧龙出长算,朝汎清洛暮营丘。禹迹芒芒草莱远,滓边正在耕耘满。中庭雅歌自有节,岂效夷声催煞衮。北平渐车淖不通,白檀可越时未同。待公刻就燕然颂,我亦严驾期无终。

  • 《赠画工王三锡传神》

    气质纷不齐,四海无似人。藉令貌相近,气有醇不醇。善观人品者,仪观与机神。正邪眸子见,善恶眉间分。且如苦与虎,二人自非伦。而俱类孔子,俗眼何昏昏。古人有梦遇,便知为良臣。又能记眉目,晓然得其真。此须以神会,难与浅者论。王生归为我,试语司寇君。此理充得去,三代

  • 《问内》

    庚伏压蒸暑,细君弄咸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工乃我职,一日安敢堕。尝闻古俚语,君子毋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然艾医。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大参宴客有遗址,栋宇半欹荆棘中。一日青红丽云表,因知雅量自相同。

  • 《中秋前两日别刘彦纯彭仲庄於白马山下》

    忽忽离合梦非梦,续续谈谐眠不眠。莫道对床容昜著,试思分手几何年。长亭更放金荷浅,後夜谁同壁月圆。要得长随二三友,不知由我定由天。

  • 《再用喜雨韵三首》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