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游中京镇国寺》

塔庙奚山麓,乘轺偶共登。
青松如拱揖,栋宇欲骞腾。
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
纵观无限意,纪述恨无能。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游中京镇国寺》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塔庙建在奚山脚下,我乘坐轿车偶然来到此地。
青松犹如行礼,高楼大厦欲欢跃。
这里实行了崇尚夷礼的风俗,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尊崇僧侣。
纵观这一切,我无法尽述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游览中京镇国寺的情景和他的感受。诗人描述了寺庙建筑的壮丽与气势,以及青松的崇拜之态。他提及了这里人们崇尚的夷礼和对僧侣的尊敬。最后,苏颂表达了自己无法言传内心感慨和忧愁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寺庙景观的壮美和庄严。诗中青松如拱揖,形象生动,表达了大自然与人文建筑之间的和谐。作者通过描绘寺庙的气势和人们对佛教的崇尚,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状况和价值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切景象的观察和思考,他感叹自己无法用言语尽述内心的感慨和忧愁,显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索和疑惑。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示了寺庙的壮丽和宗教氛围,同时也折射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充分展示了苏颂的诗才和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

    □先□皇志,公除法从真。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宿草俄封墓,柔蒲谩裹轮。岂无南董氏,奋笔传名臣。

  • 《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次韵程务实见寄》

    客来问奚自,曰予自虞庠。有友猿鹤姿,与子鸿雁行。石崖郁崔嵬,玉洒高颉颃。昔为斗与牛,今为参与商。衔袖尺素书,寄此明月光。吾诗眇何似,鸡群之昂昂。唱予和者谁,一叫孤凤凰。孰云哙待伍,乃与国士双。大书适豪纵,深刻何炜煌。尚余烟雨痕,急埽莓苔墙。所嗟眼中人,未试

  • 《少年游》

    斜阳冉冉水边楼。珠箔水晶钩。拍点红牙,箫吹紫玉,低按小梁州。双鸾已误青楼约,谁伴月中游。卷蝶残花,寒E580落叶,长是替人愁。

  • 《失题》

    日暮歌碧云,天寒思修竹。佳人不可见,景入山更绿。

  • 《和潞公真率会诗》

    洛下衣冠爱惜春,相从小饮任天真。随家所有自可乐,为具更微谁笑贫。不待珍羞方下箸,只将佳景便娱宾。庾公此兴知非浅,藜霍终难作主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